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4-08-22 来源:汉马科技 浏览数:159
2024年8月16日,“醇氢动力·绿色芯未来”主题推介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川渝及周边区域动力行业协会专家、大客户、经销商代表等100
2024年8月16日,“醇氢动力·绿色芯未来”主题推介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川渝及周边区域动力行业协会专家、大客户、经销商代表等100多人出席本次活动。推介会上,远程带来的包含醇氢电动道路及非道路动力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收获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
醇氢电动,打造行业新能源化最优解
在“双碳”背景下,借助新质生产力加快各领域绿色转型进程已成大势。近日,《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值得注意的是,甲醇加注被明确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意见》要求,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
甲醇是风电光电的最佳载体,也是全球公认的绿色能源,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和非道路领域。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依托“醇氢+电动”两大技术路径,通过积极布局醇氢动力路线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打造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醇氢电动以绿色甲醇为能源,通过高效独创的醇-电转化系统实现在线补电,实现了基于传统纯电架构的创新和升级。醇氢电动动力链的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只负责发电,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能耗进一步降低,动力输出充沛。
远程醇氢电动技术路线已全面产业化运营。在道路端,搭载醇氢电动动力链的远程新能源重卡是新一代的电动汽车,能最大限度发挥醇氢动力的经济高效特性,满足行业对新能源的升级突破需求。在非道路场景下,远程醇氢电动动力链还可应用在挖掘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以及矿用机械、船机和发电机组上,使非道路场景实现新能源多元化发展。
绿色高效,携手助推行业零碳变革
本次推介会带来了远程最新的醇氢电动产品:260kW级醇氢电动系统、400kW级醇氢电动系统,以其出色的性能吸引了参会客户的广泛关注,纷纷询问技术人员产品的技术优势。
远程260kW级醇氢电动系统最高热效率达50.3%,远大于主流燃气机40%热效率,醇电转化率2.2kWh/L,度电成本低至0.85元/kWh,轴向磁场电机内置设计,比功率体积、重量下降20%。与燃料电池动力相比,燃料电池购置成本高达3000元/kW,而远程醇氢电动系统增程器购置成本仅为500元/kW;增程系统能量密度为320W/kg,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
远程400kW级高效醇氢电动系统是非道路、船电领域首个醇氢电动系统。该系统增程器采用稀燃技术路线,降低热负荷并和醇耗,实现醇耗优化5%、排温降低100℃;采用高压缩比、高能量点火、高滚流燃烧室结构,同时优化气道和配气正时机构,使燃烧更高效,动力更强劲,最高醇电转化率≥2.0kWh/L;取消EGR和汽油系统,实现总成优化同时提升整体可靠性,让用户在恶劣工况或复杂条件下可以用得更久、提升运营效率。
现场展出的远程400kW级船电醇氢电动系统受到了客户大量关注。今年8月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指出推广甲醇燃料作为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主推进动力,并对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给予补贴。远程醇氢电动系统适用于10000吨以内的各类船舶,报废补贴+新能源购置补贴,最高可享1760万元补贴。购买搭载醇氢电动系统的船舶,不仅能获得新能源补贴,节省购置成本,而且船舶无续航里程忧虑,并且没有电池衰减,不受寒冷炎热天气影响,耐高湿高盐腐蚀,和传统燃油船一样的使用寿命。
推介会现场,技术人员通过技术讲解让客户更加深入了解到了远程醇氢电动产品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所在。不少客户表示:“远程打造的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是行业能源绿色转型的理想选择,将会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传统营运模式,也期待与远程携手合作,共同推广醇氢电动系统,加快行业零碳变革。”
此外,为更好推广醇氢电动系统,远程加快布局醇氢生态科技,通过甲醇燃料保质、保价、保供,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加注服务,目前已在全国布局300多座甲醇加注营业站点,预计到今年年底增加至400座以上,确保用户补能无忧。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正在以醇氢电动动力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全新价值创新体验,助推行业向高效、绿色的方向迈进。未来,远程将继续坚持打造更具品质、核心技术与成本竞争力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打造高品质的中国“芯”,共创美好未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Technology/show-234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