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07-06 来源:国际能源网 浏览数:342
7月5日,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3)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示范引领,氢启未来为主题,
7月5日,“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3)”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示范引领,氢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氢能领域顶级开发者、政府相关机构、投资者、汽车制造商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会。
作为中国氢能自主品牌代表和领军企业之一,未势能源携旗下全系自研产品亮相,深度展示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以实际行动赋能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未势能源展区现场)
品类持续扩充,打造一体化“氢动力链”
展会现场,未势能源重点展出了氢电、电堆、储氢三大平台多款“明星”产品,包括255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300kW石墨板电堆等。
同时,基于商用领域“大功率”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与市场化应用需求,未势能源持续创新品类矩阵、扩容产品序列,新增展出多款燃电、储氢技术领域产品创新成果,面向全行业率先打造出一体化“氢动力链”综合解决方案。
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未势能源首次对外展出 “第二代高性能膜电极(MEA)”。该产品基于整车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应用超薄膜材和可量产的有序化膜电极技术,通过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在低铂技术、高传质技术、低电密自增湿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铂载量≤0.3mg/cm?,功率密度>1.8 W/cm? @0.6V ,超越了欧盟GAIA计划和中国十四五目标 (0.6V, 1.8W/c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代高性能膜电极
在储氢技术领域,未势能源再添一款70MPa-23L Ⅳ型储氢瓶,同步展出70MPa-57L Ⅳ型储氢瓶,质量储氢密度均达到6.1wt%,超过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2025年质量储氢密度目标值5.5wt%,优于当前国际市场主流品牌同类产品指标。
氢用阀门系列产品,新增液氢电磁阀、液氢过流阀,氢气外漏率均小于0.6Nml/h,安全标准远超国内外通用标准准则<10Nml/h泄漏指标。此外,瓶阀是国内首个通过欧盟70MPa E-Mark认证的产品,已顺利通过耐压性、泄漏、耐盐雾、车载环境等多项测试,也是未势能源打破进口垄断,填补国内细分领域空白,助推国产化替代应用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氢气阀门系列产品)
目前,未势能源已在国内率先实现并具备整套“氢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多品类”自主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功率范围80kW~255+ kW,储氢系列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产品成果突破30余款,工作压力覆盖35MPa和70MPa,广泛适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重型卡车、公交客车、冷链物流车),可根据客户实际车型及运营工况需求,提供产品定制化开发与相关综合服务方案,拓展至船舶航运、工业建筑、储能发电等多个应用领域。
构建合作新格局,赋能规模化应用落地
作为一家科技型、技术型驱动企业,未势能源坚持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之路,并以产业生态思维,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在国内打造出了一套适用于终端市场应用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与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强化产业链闭环、解决应用关键卡点问题,构建出产业生态合作“新格局”,撬动氢能技术发展及市场规模化应用。
从今年2月份以来,未势能源开启“批量化”交付模式,陆续落地了河钢集团、新天钢集团、津西集团及常熟公交等多个示范场景,并与立本能源、中电新源启动“共建100座加氢站”战略合作,与产业链客户河钢工业技术、如果科技、大道强园、开沃汽车等共同签订了650台的行业大单。预计下半年,未势能源将进入批量化交付阶段,进入市场化“提速”阶段,也将会有更多的精品场景投入示范运营。
同时,未势能源将继续以氢能商用车为突破口,加速产品可靠性、耐久性与安全性的提升与验证,进一步强化氢能应用技术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及生态链韧性,逐步向船舶、轨道交通、热电联供、固定式发电、氢气大型储运等场景延伸,助推氢能高效利用和运营场景范围不断拓宽。
面对新一轮能源革命发展机遇,未势能源将积极做好氢能产业谋篇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综合服务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持续攻关氢能技术和示范应用,助推氢能多元化、规模化落地,为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和全球能源转型积极贡献氢能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Technology/show-91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