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泰州市腹地的海陵区,这个曾经以捏糖人艺术为外界所知的工业百强区,正在打造“零碳城市”和“太阳城”。
而其迈向“太阳城”的过程中,有腾讯云在背后的助力。
海陵区以新能源产业园为起点,计划打造370平方公里之广的“太阳城”,但面临园区能源管理的智能化难题。
在腾讯云助力下,港华能源在海陵区顺利上线“港华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助力园区实现能源数据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等功能,并将陆续拓展能效管理、能源交易、碳交易、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应用。预计平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以为园区减少数十万吨碳排放。
腾讯践行了科技造福人类。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由于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奠定的基于化石燃料大规模利用的工业模式正在走向终结。而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他还预言,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一种新的能源利用体系即将出现,即能源互联网。所谓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公司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同时,面向双碳目标,各行各业对科技力量的需求突飞猛进,尤其是电力、钢铁等较传统的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非常大。这些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数字化基础薄弱,对于碳排放底数是多少,从哪里开始减碳,既缺少抓手,也缺少方向。
“跟能源行业企业,腾讯更多采用的是一种合作的形式。腾讯是一个连接器或者是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助手,能源行业转型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和业务的融合问题。就业务层面而言,在能源领域不管是大型央企自己的IT公司或者在细分行业里耕耘的非常专业的ISV,都是我们愿意去发展的合作伙伴,最终形成技术跟业务的融合,共同助力整个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腾讯云副总裁、能源和资源行业负责人石梅在接受“能见”专访时称。
科技巨头已行动。苹果、谷歌、亚马逊等高科技公司早已在清洁能源领域悄然布局。而腾讯走在了行业前列。
科技助力能源行业智能化、低碳化
你能想象得到吗?过去,电力巡检工作极度消耗人力,如今借助腾讯云厂5G+AI技术,巡检车安装上了360度全景相机,对道路上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无死角监测巡检。视频流信息实时上传到腾讯云端服务器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视频流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智能识别,并及时向保电指挥中心进行报错和预警。
11月30日,腾讯云在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正式发布面向能源行业的生态聚合平台“能碳工场”。
能碳工场基于能源连接器Enerlink构建,是以绿色发展、节能降碳为主题的SaaS工场,目前已搭建MRV/碳普惠、综合能源服务、智慧场站、智慧公用事业、透明工厂、能效提升等多个主题场景。
面向生态伙伴,能碳工场开放敏捷开发和应用适配入口,汇集解决能源行业问题的专业数字化应用,共建共创能碳主题系列场景解决方案,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和绿色转型提供持续动能。面向企业用户,支持快速构建生态聚合、供需撮合、绿色供应链等SaaS服务能力,实现产业生态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云推出的能碳工场中有一个主题为“虚拟电厂”。所谓虚拟电厂指的是一套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信息通信等数字技术,将用户侧分散的能源资源进行整合并协调优化,参与电网运行,可以增强电力调度能力。目前,腾讯云已经跟国内做虚拟电厂比较专业的公司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以上海电力进博会保电为例,电力供应是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在“进博会保电”的艰巨任务下,国网上海电力公司为电力基础设施增加大量传感器、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感知设备,推动进博会电力供应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万物互联,做到“电网状态全面监测和全面感知”。
而各类传感器数据纷繁复杂,各个信息系统间也面临“数据孤岛”困境。全景智慧供电保障系统基于腾讯云大数据可视交互技术,打破数据壁垒集成34套信息系统数据,保证各类设备“接入可靠、数据可用、操纵可行”,从而做到“单一平台”对多套设备的“系统统一接入、数据统一管理、设备统一调度”。
在此基础上,基于腾讯云3D实时渲染游戏引擎,结合云计算、大数据、AI、IoT技术,全面加强系统间的数据联动,将大规模、多样化的电力数据以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形式进行展现,构建重点保电对象的“数字孪生体”,从而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可视化、场景化以及交互的管理可视化,极大提升数据辅助决策的效率。
同时,通过为“全景智慧供电保障系统”添加先进AI算法,系统能对上海全网及核心区内的保电工作进行历史数据的调取及统计,从而帮助保电工作人员提前发现电网之中存在的隐患,让电力抢险工作“防患于未然”。
为了助力行业低碳转型,早在今年6月9日,腾讯既已发布两款产品:“能源连接器(Enerlink)”和“能源数字孪生(EnerTwin)”,这两款产品很好地概括了腾讯的优势和助力碳中和的方向,选择了分别从连接和智能化角度切入,试图精准服务解决能源行业上述痛点。
这两款产品充分考虑了腾讯自己的优势,以及目前能源行业的空白点。具体来看,“能源连接器(Enerlink)”可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综合能源数据汇集、可视、分析和预测,完成碳盘查。这其中包括了腾讯会议、腾讯千帆、腾讯企点等200多个应用连接工具,助力企业一站式自由搭建能源管理协同平台;此外 还可以基于小程序、企业微信等连接工具,帮助企业快速触达用户和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持续助力生态构建和拓展。
“能源数字孪生(EnerTwin)” 可以在复杂设施、高位环境、难以达到等能源场景,快速构建3D可视化模型,实现远程高逼真、沉浸式的能源管控。这个产品背后依托了腾讯高性能运算和AI技术,从而实现对监控图像、视频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识别设备缺陷和环境异常,全面提升能源企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腾讯率先启动碳中和
腾讯不仅以科技力量助力其它行业实现碳中和,就腾讯自身而言,这家公司也是较早启动碳中和的公司。
2019年4月,腾讯在联合国人居署研讨会上率先提出“AI For FEW”的倡议,即用人工智能应对食物、能源、水这三大全球性挑战。
彼时我国还尚未提出“双碳目标”。
在国家双碳目标出台后,腾讯快速跟进,成为国内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说,科技企业要更为关注企业运营对气候、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些年,腾讯已经在腾讯滨海大厦和数据中心,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来降低碳排放。
以滨海大厦为例,其屋顶像一座“海绵城市”。8000平方米的广场上铺装的生态陶瓷透水砖,可以大量吸存和净化雨水,用来浇灌大楼里的花花草草。腾讯办公区采用的智能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电约132.61万千瓦时。
腾讯的天津数据中心也在根据余热回收原理,研究节能应用的方案。按照这套方案,如果回收天津数据中心冬季全部的余热,热量用于采暖可覆盖的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如果用于家庭采暖,可满足5100多户居民的用热需求,减排二氧化碳量达16万吨,碳排放当量约为种植880万棵大树。
今年2月,腾讯正式宣布“净零行动”,并正式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根据腾讯发布的《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2021年,腾讯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碳排放为51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由腾讯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直接排放量为1.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0.4%,主要包括自有车辆运行、柴油发电、制冷剂逃逸等;
由腾讯购买的电力或其他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量为234.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45.9%,主要为自有及合建数据中心及办公楼用电;
腾讯供应链中所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量为27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53.7%,主要为资本货物(如基建耗材、数据中心设备)、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数据中心用电)及员工差旅等。
这与去年4月时,腾讯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新战略,首期投入500亿元推动能源、碳中和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创新等行动一脉相承。
同时,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报告中强调,实现碳中和“不仅涉及腾讯各个业务板块的转型,还将要求我们深入能源电力、低碳技术等腾讯本来陌生的产业领域”。
换言之,通过数字化助力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是腾讯未来碳中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腾讯决心助力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