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头条聚焦 > 1.4天/条,氢能政策如“雨后春笋”

1.4天/条,氢能政策如“雨后春笋”

2023-02-01 来源:长沙市发改委、江西省发改委、能源局、亚化咨询 浏览数:310

当前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制度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加快积聚,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氢能在钢铁、有色、合成氨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

 近日,江西省发布本省氢能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如下:
 
当前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制度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加快积聚,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氢能在钢铁、有色、合成氨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2026年到2030年,基本掌握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工艺,产业链基本完备,区域集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体系逐步成形。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多种清洁制氢路线齐头并进发展,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再电气化和深度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2031年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安全形势稳定,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局部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氢能与电力、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广泛实现较高水平融合,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成为全省能源和产业脱碳的重要保障,在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长沙市发布本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发展目标如下:
 
立足国内国际氢能发展前沿,以技术和产业突破为关键大力营造氢能消费生态,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加快长沙氢能产业实现后发赶超,成为具有区域引领力和全国竞争力的重要氢能节点城市。争取到 2025年,氢能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氢能产业应用初具规模;到 2035年,氢能产业体系形成壮大,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一)氢能技术率先突破。通过内联外引,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力量锻造技术长板,在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和燃料电池重卡整车等氢能产业链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上取得突破。争取氢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重要突破
 
(二)氢能产业初具规模。引进培育一批氢能重点企业对长沙氢能产业链条进行补链,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园区,推进氢能产业集群发展。到2025年,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氢能产业及相关企业达到50家以上,到2030年形成5-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氢能企业。
 
(三)氢能应用示范拓展。率先突破物流、环卫、公交渣土运输等领域重载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探索开展港口、园区和工业领域氢能替换示范应用,到2025年,力争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 300 辆,建成加氢站5座。
 
据亚化咨询筛选整理,2023年1月共发布17条氢能产业相关政策,若不考虑春节影响,已达到1.4天发布1条的高频,其中不乏多条省级氢能政策,具体情况如下:
 
1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达到20万吨/年左右的制氢、储氢基地,建成一批氢气充装站及加氢站,开展短距离气态配送体系、长距离液氢输送和管道输氢综合互补的输氢网络体系建设。引进培育氢能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一个走廊,两个示范区,两个基地”。
 
1月4日,内蒙古能源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实施兴安盟京能煤化工可再生能源绿氢替代示范项目等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通知》。
 
公布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15个(4个离网型,11个并网型),配套新能源规模631.2万千瓦(其中风电473.2万千瓦,光伏158万千瓦),制氢能力28.2万吨/年,总投资495.8亿元。
 
1月5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能源局印发《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建设成渝“氢走廊”,打造成都“绿氢之都”、攀枝花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加快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建设,探索在钢铁、化工、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氢能技术攻关。研究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合成氨工艺技术。推进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复合储氢系统研究。研制70MPa级制氢加氢智能一体化装备。开展长寿命、低铂载量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技术攻关。开发百千瓦级到兆瓦级发电模块系统。研究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开展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实证研究和仿真平台系统开发。
 
1月6日,西咸新区发布《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西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西咸新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明确了西咸新区未来一段时期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提出以西咸新区特色产业园为承载基础,形成“一个核心、两区引领、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预计到2025年西咸新区氢能行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2030年形成国内知名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车系统集成、制运储加氢能装备等品牌产品,行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1月11日,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审议通过了《武进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文件提出九条具体措施,为当地氢能产业发展给予补贴支持。
 
1月12日,青海省发改委发布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海省能源局 印发《青海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海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青海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
 
 
1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征求《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
 
1月18日,成都市经信局发布了2022-2023年度成都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
 
将拟承担示范应用项目的“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予以公示。
 
 
 
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政策表示,加氢站报建审批或备案后,应在审批或备案后2年内开工。确需延期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在2年期限界满的30个工作日前,向审批或备案部门申请延期,开工建设只能延期一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1月28日,河南新乡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 《新乡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
 
近期(2022—2025年):逐步完善氢能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实现产业布局初步成型。开展“风光氢储”试点应用,建成氢储能电站2—3座,氢储能规模达100MW以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8000吨/年以上;适当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加氢站10座;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本市运营规模达到500辆,对外生产销售规模达到1500辆;氢基绿色化工示范规模持续扩大,规模化生产绿色化肥工艺取得突破;引进或培育1—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融通发展。至2025年底,我市氢能产业生态圈雏形初现。
 
中期(2026—2030年):氢能产业呈规模化高速发展势态,产业链布局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建成“风光氢储”配套氢储能规模80—100万千瓦,支撑新增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10吉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7—9万吨/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加氢站25座;打造冷链物流车、叉车、山区矿车等多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集群,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5000辆,对外生产销售规模达到1万辆;引进或培育2—3家国内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领先企业,助力我市及全省氢能产业发展。至2030年底,全市氢能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远期(2031—2035年):将我市打造成为区域可再生氢储能示范高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高地、氢基绿色工业示范高地,氢能装备生产制造高效集聚,建成“中原氢谷”产业生态圈。至2035年底,氢储能建设规模达4—5吉瓦,支撑我省豫北、豫中乃至华北—华中地区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100吉瓦,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40—5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60—80座,我市各类运营车辆基本完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宜替则替”,并具备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多品类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能力,孵化一批品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氢能企业,全市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阅读上文 >> 江西:2035年绿氢实现市场化!全省氢能中长期布局曝光!
阅读下文 >> 氢能自行车最大龙头,永安行2023年将推出多款新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news/show-236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