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06-28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浏览数:878
央企中除了能源电力企业,核工业、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车、电气设备、钢铁、轨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氢能领域耕耘和开拓
央企中除了能源电力企业,核工业、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车、电气设备、钢铁、轨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氢能领域耕耘和开拓,尤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三个大集团内部有大量氢能企业,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场景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创新工作。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核能制氢是氢能供应的重要选项,中核集团在核能制氢领域已经耕耘数年。参与制氢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包括雅安中核国兴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在2003年联手成立,研发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实现了这一设想。作为一种先进第四代核电堆型技术,高温气冷堆高温高压的特点,与大规模制氢工艺十分匹配,是最适合发展核能制氢的堆型。
2022年9月6日,东华能源发布公告披露,公司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为10年。双方约定将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项目,未来五年内预计投资超千亿元,共同打造零碳产业园。此外,双方将联合成立氢能联盟,设立氢能研究院、中试装置,主攻绿氢制备环节中热化学制氢技术路线,并研发氢气的固态储存材料和装备。在资本层面,为有效深化战略合作,中核集团拟战略投资东华能源,并委派董事参与东华能源董事会的管理。
2021年9月18日,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华能集团、宝武钢铁集团、中信集团五方联合发起成立高温气冷堆碳中和制氢产业技术联盟。据悉,该联盟以我国先进的高温气冷堆技术为基础,开发氢冶炼、氢化工等应用技术,与钢铁冶炼、化工等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打造工业规模示范项目。
雅安中核国兴氢能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与日本松下公司正式签订了《在四川共建氢能无碳智慧生活社区保密协议》,此举标志着全球最大的氢能无碳智慧生活社区项目启动。项目一期于2019年底开始建设,到2030年将达到年产氢气30万吨,其中液氢15万吨。
2022年8月7日,中核集团旗下科研机构中核八所、中核装备院与北京华璞科技进行战略性会谈与深度技术交流。双方就进一步开展颠覆性氢能科技研究、新型闭环氢生态领域的技术协同与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等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中核集团远期的目标是在2030年后,利用已成熟的核能制氢和弃电制氢为产业源头,开拓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中下游产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内从事氢能业务的分支众多。2021年1月,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航天科技氢能产业联盟,旨在联合集团内各子公司的氢能产业公司,形成合力。这一产业联盟中透露了部分从事氢能业务的部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一院、八院等,另有合资企业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六院、一院、八院又有多个氢能企业。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六院旗下有众多氢能专业部门和公司,其中包括101所、11所,以及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内的氢能专业公司,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控股,从事航天氢能技术转化研究和产业推广应用,核心团队长期致力于大规模氢液化装备和加氢站技术自主开发。
今年6月25日,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质升级项目(一期)-2#低碳交通能源综合站加氢站设备采购项目,设计氢气加注能力1吨/天,能够满足氢燃料电池大巴车和重卡车的加注需求。
六院101所: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我国第一个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试验站。101所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先进的航天动力地面综合试验研究基地,也是唯一的氢氧发动机研究试验基地,拥有我国唯一的航天液体推进剂研究中心,是国内液氢产能和用量最大的单位。
六院11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除了火箭发动机,其还将航天氢能技术应用在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燃料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以及特种泵/阀等关键产品上,综合技术国内领先。
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设于航天六院,2018年6月组建成立,我国首个军民融合氢能开发利用平台。该中心围绕氢能利用领域高端技术装备工程应用,重点开展高效低成本制氢储氢技术、氢液化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能装备检测和安全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由六院101所牵头组建,主要围绕液氢的制取、储(贮)存、运输、加注、应用及安全等,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重大装备研发、标准体系建立、工程应用示范等,解决我国液氢产业发展存在的储运及应用的瓶颈问题,支撑我国建成高效率、规模化、低成本的液氢制、储、运、用体系。今年6月,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八院811所(空间电源系统研究所)是八院氢能业务部门。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其旗下重要氢能公司。
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基于60年航天电源工程经验和20余年燃料电池技术积淀,联合上下游优势产业链企业,于2020年5月成立,是专业燃料电池产品和服务供应商。2021年12月,曾斩获斩获2亿大单,合同涉及。天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2022年配套公交、通勤、物流、环卫等6款道路车型和叉车等2款工程车型、总计100辆车开展综合示范运营。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院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旗下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一院15所是其氢能业务部门。
一院15所:即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的全资公司,成立于2001年,长期致力于低温系统集成和低温设备的研制,拥有"航天蓝速"、"长征天民"两大品牌,公司长期致力于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以及应用方面的研发及产品化工作。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由15所和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11年08月12日成立,拥有氢燃料电池电堆模块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在航天工程原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产业基础上,航天工程近两年开始拓展煤制氢等氢能业务,并于2020年8月斥资2亿元参与设立了“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推进航天氢能技术产业化发展。今年5月,自主开发的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正式下线。绿氢工程技术是该公司的战略新兴板块,公司坚持先研发、再中试、最后再销售的原则,服务于氢能领域的广大客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科工集团氢能业务集中在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航天晨光两家公司。其中航天晨光是上市公司。
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是由航天汽车和三菱等成立的合资企业。今年4月,航天三菱9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通过国家强检认证,先后通过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测试、额定功率测试、功率密度测试、高低温存储测试及低温冷起动测试。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公交、环卫和重卡等领域,为高使用频率、高能源需求的重型车辆提供绿色高效的动力解决方案。
今年6月,航天三菱和国创氢能联合开发的6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依次完成性能测试、额定功率测试、高低温储存测试,顺利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强检认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叉车、卡车、客车及市政车等车型。此次强检认证的顺利通过,标志着航天三菱第一代燃料电池车用发动机已完全满足国家机动车准入条件。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航天晨光参编的《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专项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为中国首部移动式液氢运输容器团体标准,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该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制约国内液氢运输的“卡脖子”难题有了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填补了我国移动式液氢压力容器民用标准的空白,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均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飞集团是中航工业旗下的涉氢最深入的企业。新飞集团原为河南省新乡市属企业,后来划归中航工业,是国内重要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新乡作为河南城市示范群成员之一,新飞集团抓住了氢燃料汽车这一风口,2022年,新飞集团多款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即将交付运营。
今年5月,新飞集团与国鸿氢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从氢能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设计开发及试验等方面,深化车型项目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同时,双方约定在2023-2025年共同推广1000辆合作开发车型,包括冷链车、矿山重卡、城市物流车等多种车型。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中船旗下多个研究所对氢能全产业链条都进行了研发,包括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氢能船舶、甲醇绿氨等。包括七一八所、七一二所、七一一所、七二四、七二五所等,中国船舶动力研究院和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其中七一八所全资子公司派瑞氢能是水电解制氢装备重要生产商。
中国船舶第七一八研究所:是国内外主要制氢装备系统供应商之一。水电解制氢设备已开发出产气量0.5-1000Nm3/h碱性、0.05-100Nm3/h SPE纯水电解制氢设备两大产品系到,拥有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七一八研究所全资子公司,以七一八研究所六十余年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工程经验为依托,将所内氢能产业框架的五个业务板块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水电解制氢、甲醇制氢、富氢尾气提纯、加氢站和车载氢系统、医用供氧设备,进行整合并增资后成立。公司在水电解制氢、甲醇裂解制氢、富氢尾气提纯、车载氢系统研制加工、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工程建设经验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务保障,拥有多项氢能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形成以制氢为核心,加氢、供氢为拓展的产业发展架构,业务涵盖水电解制氢、化石燃料制氢、氢能交通、海洋氢能等多个领域,其中水电解制氢装备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
公司的核心产品还包含甲醇制氢设备、天然气制氢设备、变压吸附(PSA)制氢设备、各种形式的氢气回收净化设备(如:钨钼行业还原炉循环氢气、罩式退火炉循环氢气、多晶硅尾气、三氯氢硅尾气、焦炉煤气、水煤气、氯碱气、变换气等含氢气体的净化回收)、氢气纯化(干燥)设备、高纯超纯氢气净化设备、氧气纯化(干燥)设备、氮气纯化(干燥)设备、变压吸附制氮设备等。
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在金属固态储氢领域,完成40kg级钛铁系金属储氢罐样机试制,储氢罐的储氢率约为1.45wt%。
在有机液体储氢领域,开展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究,正与718所进行系统联试工作和规模化生产布局。
在甲醇重整制氢方面,完成60kW级甲醇重整制氢装置样机研制,甲醇原料质量储氢密度7.6wt%以上,体积储氢密度80g/L以上。
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领域,具备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高效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化系统集成、智能化过程监控等全方面的设计开发、测试评价和工程化研究能力;形成产业化布局,其中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核心组部件产能60MW/年,船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3500kW/年,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58000kW/年。
中国船舶第七二五研究所:专攻气态储氢领域,在高压氢气特种材料及高压储氢罐的研发、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实现高压氢气瓶的研制与生产等。
中国船舶第七二四研究所鹏力超低温公司:专攻液氢储存,能够向全球范围内提供大、小型4K低温制冷机,非标定制和标准低温装置,氦氢天然气提纯液化装置和低温空气净化装置等低温设备。
中国船舶第七一一研究所:长项是氢能源分布式供能系统方面,711所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域有十五年的行业积淀。
中国船舶动力研究院:在氢/氨内燃机领域,开展了燃烧模型理论研究。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基于在叶轮机械方面的技术和装备基础,正在开发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重要涉氢企业是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北奔重汽)。北奔重汽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重庆铁马集团公司、包头市工业国有资产有限公司、山东小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汽车生产企业。
2021年,北奔重汽开始布局氢燃料重卡生产。当年5月,内蒙古氢燃料车首台套包头下线仪式在中国兵器北奔重汽总装公司隆重举办。据了解,此次下线的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具备抑尘、洒水、洗扫等特殊功能,可整车应用于市政环卫场景。在技术方面,该车所搭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由上海交大自主研发,功率为150kW,功率密度为3.5kW/L;匹配40Ah的稀土镍氢动力电池,可保证低温大倍率放电,实现整车低温启动的高性能需求。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重要涉氢企业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企业)。
从2009年开始,长安汽车推进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完成了三代整车产品的迭代。2022年5月30日,长安官方宣称旗下氢燃料电池车"深蓝"SL03S实现量产;7月25日,长安深蓝SL03氢燃料电池汽车宣布正式上市。
2022年12月,长安汽车成立新公司长安科技公司,并同时发布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国内首创水气异侧电堆设计,减少20%管路线束长度,创新解决了“小体积”与“大功率”的矛盾。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提升氢电转换效率62%,百公里馈电氢耗0.65kg,3分钟超快补能。搭载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深蓝SL03是长安汽车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
除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长安汽车也对氢内燃机进行过研发和生产。2007年6月,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在兵器装备集团下属企业长安点火成功,标志着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发是从燃气轮机掺氢技术方向进行研发。中国航发燃机公司一直致力于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凭借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技术同源的优势,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和知识积累向燃气轮机的转移。AGT-2、AGT-12、AGT-25等多个自主燃气轮机型号已实现扩散燃烧方式的富氢燃料发电应用,部分混氢燃烧发电项目的氢浓度最高达到了60%。目前,公司正在开展预混燃烧方式的富氢燃料干式低排放燃烧技术的开发,这也被国际能源巨头视为氢能工业化、规模化利用的主流路径。总体来看,中国航发燃机正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储备技术,已具备开展零碳排放燃气轮机产品研制的基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企业中国石油在氢能领域的开发稍晚,但速度并不慢,在制氢和输氢项目都有大手笔项目。2022年6月5日,中石油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计划2050年占据国内30%供氢市场。为了这一目标,中国石油多个分公司投入开发氢能项目,包括制氢、输氢、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
在绿氢制取方面,2022年4月,以玉门油田公司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为开端,已经有多个项目布局。水电解制氢装备研发和生产是在宝石机械。今年5月,中国石油首套1200标方碱性水制氢电解槽在宝石机械公司下线,这是宝石机械在新能源业务发展领域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石油氢能产业的一个新起点。
输氢和天然气管道掺氢方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中石油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是建设主力。宝石机械和渤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输氢管道供应商主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是“三桶油”中氢能业务走得最稳、发展规模最大的一个,其已将氢能定位成新能源核心业务,2022年9月,中国石化正式发布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石化继续发展的猛烈势头,积极布局氢能领域,依托集团强大的综合能力,布局全产业链构建氢能“制-储-运-加”一体化供应链。
中国石化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在于,除拥有数量众多的加油站以及完善的油站网络外,中石化的化工副产品可以产氢。中国石化在2022年年底建成9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分别为: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及茂名石化。
在绿氢制备方面,国内最大2万吨/年的库车示范项目马上进入投产期。中原油田、燕山石化等子公司积极布局绿氢项目,包括碱式和PEM制氢。此外中石化正在布局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漳州等地区一批绿氢项目。
加氢站方面,中国石化的加氢站数量在国内一骑绝尘,“十四五”期间,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在氢能管道建设方面,中石化正在布局从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到北京燕山石化的示范工程。
除了中国石化,集团还有一个上市公司也有氢能业务。石化机械在今天在投资者平台回应说:石化机械在制氢、输氢、加氢等专业领域为用户提供关键装备产品、技术与服务。公司已研制了系列化氢能压缩机,覆盖加氢站和供氢中心,并形成了加氢站成套装备解决方案能力。在加氢方面,公司在武汉已建成3座加氢站,其中1座被列为示范站;在输氢方面,已开发出3个钢级的输氢用钢管,中石化“西氢东送”纯氢输送管道项目即将启动,公司将努力争取成为该项目的主力供应商。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海油全资子公司。2022年6月,气电集团牵头完成的我国首套“250Nm3/h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设备”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2022年4月,该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2021年1月成立,该公司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公司。在国家管网集团的统筹安排下,该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承担建设纯氢管道及掺氢管道重任,推动上游制氢多渠道多主体供应、下游氢能用户充分市场竞争。
今年6月25日,9.45MPa全尺寸非金属管道纯氢爆破试验在位于哈密的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成功实施,标志着国内首次高压力多管材氢气输送管道中间过程应用试验圆满完成,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是从氢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整车两个方向进军氢能。
2021年,一汽红旗推出“H5”氢能版,这是红旗首次涉足于氢能领域,所以这款车将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2年6月,一汽解放氢气直喷发动机在苏州常熟英特模氢动力试验室成功点火。这在一汽和氢内燃机技术都具有开创意义。
2022年8月,以“聚能启新 氢领蓝途”为主题的一汽解放&重塑集团&轻程物联网氢燃料电池汽车交付暨战略签约仪式在上海召开。活动中,一汽解放向车辆运营方轻程物联网交付1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为燃料电池汽车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性推广树立了新的标杆。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已交付运营,自主研发的东风氢元H2·One 130燃料电池系统各项参数均达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2年底,东风公司在氢能领域发明专利累计298项,位列国内主机厂第一,燃料电池车辆累计销售超过3500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今年4月10日,东风汽车在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东风氢舟。东风氢舟包含一个自主品牌和东风氢元燃料电池系统、东风氢芯燃料电池堆两个子品牌。东风氢舟以应用场景驱动,布局7OkW、150kW 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功率覆盖20kW-350kW。其中,350kW 为国内领先的大功率平台,可以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全系列车型的需求,实现全功率、全系车、全场景、全覆盖。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企业哈尔滨电气是从燃气轮机掺氢方向进行研发,今年2月14日,首台由哈电通用燃气轮机(秦皇岛)有限公司生产的HA级重型燃机从秦皇岛重燃基地下线。这台HA级燃机机组将交付给大湾区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作为掺氢燃烧的燃气轮机,使其成为国内首座掺氢燃烧的HA级燃机电厂。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在燃料电池领域起步较早。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于2010年成立了燃料电池研发团队,重点致力于燃料电池发电应用和交通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近十年来,东方电气已掌握了膜电极制备、电堆设计、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在内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全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2018年6月28日,采用东方电气自主知识产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的首批1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成都市实现全面载客运行,使四川成为继广东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商业运行的省份。
2019年4月10日,由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国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东方电气集团深耕氢能产业链布局,今年6月,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东方电气集团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获得成功。这是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海试成功的案例。不仅破解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性难题,更打开了低成本绿氢生产的大门。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在今年6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2022年9月,公司氢冶金项目在鲅鱼圈基地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套绿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低碳冶金新技术路线的突破。该项目预计今年投入运行,形成万吨级流化床氢气炼铁工程示范。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宝武集团虽然是钢铁企业,但是其氢能业务并不止于氢冶金。
宝武钢铁旗下的宝钢气体于2008年筹建,以传统的空分业务为核心,兼顾氢气、清洁能源等业务的发展。宝钢气体在华东地区拥有完善的高纯氢生产和配送网络,18000m3/h制氢能力以及100000m3/h的工业氢资源,同时拥有国内氢气行业具规模且技术先进的氢气运输车队以及完善的调度配送系统,生产、销售、配送能力≥270,000m3/d。
2019年11月,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与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中石油上海分公司、上海申龙客车、林德公司等氢能生态圈合作伙伴签约。2020年7月,宝武清能旗下的示范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宝武集团的首个氢能项目。根据宝武清能公布的发展战略,通过自投自建与合作加盟两种形式,未来三年该公司计划建成5-10座加氢站,今后十年的目标则是50-100座。
2022年7月,全球首个400立方米工业级别的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在新疆的八一钢铁点火投运。经过三个月的工业试验,HyCROF固体燃料消耗降低达30%,碳减排超20%。由此,宝武集团实现了全球绿色低碳冶金技术新突破。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8月,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深圳稳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达成合作意向,把稳石氢能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天津中远海运的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共擎港口、船舶领域的减排蓝图。
天津中远海运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产业投资经营平台和新技术新业态孵化平台,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绿色智慧港航试验区,致力于绿色智慧港航和交通物流资源投资管理、船舶技术管理及配套航运服务、以船运为基础的航运物流供应链服务等。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023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央企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2年版)中,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技术及装备名列其中。成果简介显示,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净化精度高,氢气品质高,运行能耗低,采用橇装模块化设计,占地面积小,交货期短。该技术及装备已有20余项工业应用业绩,包括冬奥会及大运会保供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企业中国中冶是五矿集团的氢能操盘手。这个企业的氢能开拓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氢冶金。中国中冶旗下中冶京诚设计的全球首例氢冶金项目-河钢宣钢氢冶金示范工程于今年5月18日投产,日产达1400t,DRI产品金属化率达到94%,达到设计指标。此项目的顺利投产及由此获取的生产数据,标志着该项目成为了中国钢铁乃至世界钢铁工业上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氢冶金作为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共识,预计未来相关技术将会逐步推广并加速产业化,多家钢铁集团已关注到项目的成功投产,后续公司将积极跟踪业主需求,推进中国及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该项目气体压缩机为国产设备。
另一个是氢能项目。今年3月26日,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预计5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穴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应用、氢能产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等7大板块。这一工程将由光谷东国投联合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开发。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集团旗下华商国际海洋能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招商局工业集团是华商国际的最大股东。华商国际的主营业务为传统油气能源、海上风电安装与运维、氢能源的核心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服务,海洋工程平台资产投资及运营管理等。
华商国际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领域业务,深入布局海上风电安装运维行业、氢能制储加用等领域,助力能源行业深度脱碳。华商氢能是华商国际旗下从事氢能高端装备项目投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氢能应用场景项目开拓的独立业务板块。华商氢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是主要氢能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3月,来自中国商飞的消息称,其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在郑州上街机场试飞成功,试飞期间飞机飞行平稳,全系统状态良好,符合仿真预期,作为动力源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得到充分验证。
灵雀H验证机由中国商飞梦幻工作室联合国氢科技共同发起研制,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精密模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研,充分体现了强强联合与敏捷开发的特点。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节能风电牵头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风电直接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项目”已经进入示范运营阶段。
该项目目标是通过风电制氢、储氢耦合技术、电解制氢与离/并网风电耦合控制与智能运行技术、低成本长寿命高效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示范建成风电耦合制储氢燃料电池发电柔性微网系统和风电制氢与燃料电池集成系统两套系统,其中前者风电装机容量0.5兆瓦以上,产氢量超过20Nm3/h,系统消纳弃风85%以上;后者制氢能力超过60m3/h,系统消纳弃风85%以上。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5月,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发布新闻称,中煤平朔60万千瓦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列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0万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制氢系统及配套供配电系统等。光伏发电将全部用于离网制氢,主要用于耦合平朔集团煤化工项目绿氢需求。
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企业中钢国际在传统高炉改造降碳、直接还原铁、氢冶金降碳等核心降碳路径上已积累了领先的技术和工程能力,所承担的宝武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富氢碳循环高炉试验项目,对行业具有标志性意义。公司与河钢宣钢共同打造的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是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7月,中国钢研与常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在常州高新区投资建立包括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堆、制氢加氢及储运基础设施的完整氢燃料电池产业及应用生态链,支撑和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产业,形成百亿级产业,助力常州打造氢燃料汽车产业强市及中国氢能利用标杆城市。
中国钢研旗下安泰科技正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领域,在金属双极板方面,安泰科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储氢方面,安泰科技承担了发改委、科技部课题研发固态储氢材料。
2023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央企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2年版)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名列其中,显示了其研发水平。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旗下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选定氢能作为四大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开始进行技术与项目积累。2018年10月23日,中化能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中心(简称“中化能源氢能科创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是由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联合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的科技创新平台,标志着中化能源向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零部件领域展开了探索。
2023年1月,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司投建的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绿湾举行开车仪式。该装置共包含五个系统:氢油加注及储油回收系统、400kg/天撬装氢油脱氢系统、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氢气加压至12.6MPa系统、45MPa氢气加注系统。
近年来,中国化学与氢阳能源公司研发的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可有效解决氢气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大规模储存问题,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优势明显,可实现“运氢像运水一样便捷,储氢像储水一样安全”。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研的氢能技术方向是储氢。今年3月25日,南方电网在广东首次实现固态储供氢增压加氢及发电综合应用,实现了“绿电”与“绿氢”灵活转换。其技术就来自于中国有研所属有研工研院与有研广东院联合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规模储氢装置与分级静态氢压缩装置。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5月,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电动) 具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亮相,其中两台分别在山东莱芜、浙江嘉兴进行了路试。2019年中车制造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已在佛山高明开启商业运营。
中国中车旗下有多个企业在氢能轨道交通车辆中研发和生产关键零部件,例如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陆续开发出多款燃料电池电堆。
2023年5月,中国中车最新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氢能源市域列车重磅发布。最高时速160公里,可实现600公里超长续航,让氢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6月15日,“宁东号”氢动力机车在中国中车下线,由中车大同公司作为研发设计和制造方。这是目前氢燃料电池装机功率最大的氢动力机车,也是我国首台由内燃机车改造而来的氢动力机车,其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氢能应用转化技术再攀高峰,具备对已有内燃机车进行“绿色、智能”再造的实力。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6月,中铁工业发布消息称,所控股企业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下称中铁轨道)氢能源有轨电车即将下线。该项目于2019年1月启动,12月完成样车落车,2020年4月完成静态调试工作,实现牵引功能。氢能源有轨电车采用钛酸锂+氢燃料电池供电。
今年3月,近日,河北张家口阳原县人民政府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就风光制绿氢合成绿氨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由风电、光伏与制氢合成氨三部分组成。采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空分制氮生产合成氨,风光发电工程装机量2.4GW(其中风电2.1GW、光伏300MW),配套建设40兆瓦/80兆瓦时储能装置,制氢90万吨/年,合成氨建设规模50万吨/年,投产后年减碳排放约200万吨。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3月12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北霸州市政府签署协议,在该市建设以生产氢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涉氢企业是平高集团。近年来,平高集团主动发挥其在电工产业传统优势,聚焦氢能领域相关技术,开展重点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制,同时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增强全方位配套及系统服务能力,支撑国家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平高集团目前已开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用氢技术研究,探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规模风光耦合制-储-输-用氢系统架构设计,开展包括环保型开关、制氢电源、并网变流器在内的核心装备研制,参与了多项国内绿氢制取示范项目建设,为建设绿色能源体系、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贡献平高智慧和平高方案。
在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平高集团展示了绿氢制取及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研制的国内首套预装式氢电互动系统,即插即用,适配于各类氢电耦合新型微电网场景,满足氢电多能互补、清洁能源高效消纳、能源消费低碳环保的供用能体系建设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news/show-301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