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麦楷文表示,将立足上海、扎根中国,带来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此次大会上,巴拉德也作为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企业,投资17.6亿元在上海建立研发总部。
作为全球燃料电池领域的先锋企业,巴拉德在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业务正不断深入。
目前巴拉德在中国有三个重要的独资、合资主体:广州市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巴拉德”)、广东国鸿巴拉德氢能动力有限公司(下称“国鸿巴拉德”)以及潍柴巴拉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潍柴巴拉德”)。
今年5月,巴拉德宣布与威驰腾、善水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和汇达交通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加快香港商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去年12月,巴拉德分别与上海石化、济平新能源签署合约;与中国石化共同推动氢能在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铁路和船舶领域的应用,并合力探索绿氢的应用;与济平新能源加紧合作,加快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上下游的本土化技术合作开发。
同年6月,与石墨材料商信远工业集团签约,信远将向巴拉德独家供应相关双极板石墨材料;巴拉德还与中国的另一家氢能源公司东岳未来氢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戈尔公司(中国上海)也宣布与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达成了一项为期数年的燃料电池产品供应协议,其中戈尔是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用质子交换膜市占率最高的供应商。
按照这个节奏,巴拉德石墨电堆三大核心材料 ——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石墨板很快将实现在中国本地生产,或采用中国技术。
事实上,巴拉德在中国积极构建自身的氢燃料电池体系,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当前行业内整个氢燃料电池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但工艺不完善,导致成本较高。对于巴拉德而言,实现燃料电池制造产业化,利用供应链发展来接触不同的供应商,成为其降本的主要策略。
“降成本很关键,在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化里面,我们认为最后的战役是2030或2025年以后,考虑降低成本是关键的目标,谁的成本降低谁就是真正的商业化。”巴拉德表示。
从发展周期来看,巴拉德的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路线高度契合。且在国内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产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仅靠技术授权获取的收入难以可持续。巴拉德必须依靠成熟的、本土化的供应链来继续夯实中国市场份额。
本次在上海落地研发总部,是巴拉德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搭建的又一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