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8月3日,“碳惠氢能-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启动发布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召开。现场,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交易项目正式启动。
具体来看,该项目是在北京碳市场完成的首笔氢能碳交易,项目主体中和新兴能源研究院与16家氢能企业合作完成项目开发,项目将通过“碳普惠”的方式完成碳核算和碳交易。按照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该项目在京预计年碳减排量2.4万吨。
近年来,北京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4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该方法学由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联合起草,是我国首个面向氢能领域的碳市场方法学。
7月,作为全国首个可进入碳市场交易的氢能碳减排项目,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成功立项,成为交通领域碳减排的典型案例,是氢能产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一次实践。
对此,大兴区副区长翟杨表示,“近年来,大兴区敏锐捕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头,超前布局氢能产业承接空间,带头打造京津冀燃料汽车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此次氢能碳减排项目落地大兴,为氢能产业碳价值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进一步推进氢能领域碳减排交易,真正实现了氢碳双向赋能。”
2023年,光伏退补已5年,电动汽车正式退补第一年,政策层面需要找一个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氢能产业,正是未来之选。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36个省级市级地方出台政策发展氢能,年经济产值规划超过10万亿。2022年,广东氢能相关存续企业达到397家,领跑全国。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河北、浙江企业数量超百家,湖北、河南各有98家、92家,四川89家,与广东一同构成前十阵营。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显示,我国为燃料电池与氢能发展制定了三个赛点:
一、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氢能实现减碳100—200万吨;
二、到2030年,计划我国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
三、到2035年,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终端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千亿级别产值的吸引力,已成为城市的下一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