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头条聚焦   |  企业动态   |  产业政策   |  海外动态   |  会议报道   |  终端报道   |  项目信息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行业资讯 >产业政策 > 26个“全国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提到氢能!

26个“全国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提到氢能!

2024-08-03 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浏览数:257

截止到2024年8月1日,26个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地区已经先后出台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区域名单显示,15个省共35

截止到2024年8月1日,26个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地区已经先后出台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区域名单显示,15个省共35个试点。目前公布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的地区已经超过一半。

各地实施方案中对氢能领域提出目标和任务,其中内蒙鄂尔多斯、赤峰、辽宁大连、江苏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亳州、河南信阳等地都为氢能制定了“专项条款”提出具体任务和目标侧重。

从各地出台的碳达峰试点方案内容看,氢能一方面与新能源结合,形成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格局。氢能作为消纳新能源的一种方式,已经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试点方案的重要议题,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加强加氢站点建设等内容成为氢能在交通领域发展的前置条件。

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成为焦点,各地在降低碳排放的方案中几乎都提到了电代油和氢代油的方案,氢燃料电池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成为各地推进碳达峰试点方案的重要内容。

不仅如此,多地碳达峰试点方案中还将氢能与化工相结合,氢制甲醇、氢制氨等布局,为氢能的储运和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氢能的管道建设、氢气与天然气混合外送等方式也为氢能的远距离输运提供了依据,氢能在高耗能产业的应用也成为碳达峰试点方案中被多次提到的内容。比如化工、钢铁等行业,为了降低自身碳排放,通过利用氢能来实现。

氢能园区建设被提上日程。山西太原、辽宁大连、安徽亳州、湖北十堰等地都提出了建设氢能产业园的方案。

由此可见,氢能在降低碳排放,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汇总如下:

01

河 北

《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

1、推广“可再生能源+氢能”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布局建设绿色制氢基地,立足沽源县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崇礼区风光耦合制氢项目、康保县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项目等,积极创建规模化的近零碳制氢基地。

2、加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开发力度,推动电解水关键装备本地化和“风光氢”耦合发展,以河北建投、中智天工等公司为依托,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技术集成耦合应用示范,打造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并举的全方位、多元化氢气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互补发展的创新模式。

3、以自建和合建方式推进加氢站布局,形成规模适度超前、设施先进、智能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立足本地氢能供应,积极开拓京津冀市场,成为区域绿色氢能供应基地。到2025年,氢能产能争取达到2.5万吨。

4、加快发展氢能储制运加、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和创新平台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5、以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为重点,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6、以吉利整车、极光湾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制造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高端汽车产品体系,构建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特色的高端汽车制造模式,打造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创新平台。

7、加快加氢站布点建设,以加氢站为主、移动加氢车为辅,合理布局加氢设施,支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服务区、城市主干道和交通枢纽开展加油站、加氢站、充电桩一体化建设,建成一批集运氢、储氢、加氢为一体的示范加氢站。

8、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打造“氢能城际高速公路”,在京张高速沿线服务区建设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力争达到14座。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

《国家碳达峰试点(唐山)实施方案》:

河北唐山:建设环渤海地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1、推进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设环渤海地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2、积极构建“风光水火储氢氨”多能互补新能源格局,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3、推进原材料绿色替代,采用天然气、焦炉气等原料代煤生产氢气用于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产品制造,从原料消耗方面实现减污降碳。

4、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

5、推进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等非高炉炼铁等低碳冶金技术示范,推广铸轧一体化、低温轧制技术等炼钢、轧钢节能减排工艺技术。

6、加快氢燃料电池重卡推广应用,夯实氢源基础,建立工业副产氢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制氢体系,搭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

7、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醇等动力船舶应用。推进低碳作业装备应用,加快淘汰老旧港口作业机械,大力推广港作机械和运输装备应用电能、氢能等绿色能源,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快船舶受电装置改造,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

8、力争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达100%,唐山港使用电能、氢能等绿色能源的港作机械和车船数量达到50%以上,50%以上码头具备岸电供应能力,港口5万吨及以上专业化泊位(不含危化品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0%,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在满足来港船舶使用需求条件下应接尽接。

《国家碳达峰试点(承德)实施方案》:

1、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四个基地”,即首都北京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基地、京北绿氢应用基地、国家级储能产业基地和华北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强氢能战略研究和布局,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与首都北京的氢能跨区域合作,形成“绿电制绿氢,绿氢进北京”的发展格局。

2、文件要求立足特色矿产资源优势,争创国家钒钛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钒铝、钒氮合金为代表的中间合金产品,尤其加大全钒液流电池发展,配套引进双极板、质子膜、碳毡、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

3、为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首先在煤炭消费,支持各行业主体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更大力度推进节能降碳,更好支撑能源结构“风光氢储”能源体系,形成多元互补、高效稳定的新能源供应体系。

4、在新能源,大力推动氢能与“风光储”耦合发展,重点在丰宁县、围场县规划一批绿电制氢项目,打通氢能“制取—储运—运输—加注—应用”关键技术环节。

5、为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创新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高炉喷吹富氢(或纯氢)等氢冶金技术研发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力度,鼓励钢铁、焦化企业开展二氧化碳捕及利用一体化试点示范,逐步构建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特色钢铁产业集聚地。

6、为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加强传统建材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绿氢、绿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广窑炉纯低温余热发电、光伏和风电等节能技术应用。

7、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绿色低碳化,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加快淘汰汽柴油客货运输、公共服务等领域老旧车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打造基于矿山及物流枢纽为典型场景的清洁商业模式,实现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加速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环卫、邮政等公共领域,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大力倡导使用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

8、支持发展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充电设施、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布局。加强民用机场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建设,减少靠港期间飞机化石燃料消耗。适度超前布局氢能制备、氢燃料电池和加氢设施。

02

山 西

《国家碳达峰试点(太原)实施方案》:

1、重点任务中包含一项任务是“打造氢能发展示范样板”:推动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充分利用焦炉煤气富氢优势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集“ 制—储—运—加—用” 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园,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氢能在农业设施、重载货运、城市物流、园区通勤等领域应用示范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和创新氢能应用商业模式,突破甲醇重整制氢技术因地制宜探索开展甲醇氢能分布式应用,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应用模式。

2、实施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推进钢铁工艺装备升级和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在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氢基熔融还原炼铁等革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实施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支持煤化工企业开展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和电气化改造鼓励开展煤化工与新能源、氢能产业耦合发展和碳捕集利用产业化示范,推动清徐经济开发区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综合能源项目建设智能微电网合理配置储能系统优化开发区能源系统创新低碳、零碳能源消费模式,到2025年化工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到2030年合成氨、炭黑生产企业争取全部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4、为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为示范促进焦化、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碳材料产业链式循环建设绿色焦化深加工循环产业集群拓展“煤—焦—气—醇—机” 产业链条,统筹建设园内集中供热、供电、供汽等多联供体系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综合利用,构建园区内公共交通网络合理配置加氢站、加气站和充电桩等交通基础设施,探索建立园区层面能碳污智慧管理平台提供以绩效为导向的节能、降碳、减污综合解决方案。

5、为打造绿色出行体系升级版,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 电站和充电桩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公交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网络,开展绿色能源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推动充电、加油、加气、加氢一体化。

6、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普及电动汽车持续推进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有序发展应用,继续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全部实现新能源化、电动化和清洁化逐步降低燃油车辆占比,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推进邮政、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应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推动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原则上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输示范应用开展物流配送车等燃料电池商用车试点。

7、在电厂、钢厂、物流集散地等场景推动电动重卡替换布局一批充换电站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标准和运营平台加快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车用绿电” 大幅提高清洁运输比例,深入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鼓励重型柴油货车更新替代全力推动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任务,推动铁路装备升级稳步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

8、将布局前瞻性绿色低碳技术,依托山西省氢能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储制氢技术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进焦炉煤气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统筹推进氢能“ 制储输加用”全链条技术突破,开展合成生物、高端碳纤维、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组建一批未来产业创新中心。

9、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将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10、为实施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工程,推动钢铁企业实施极致能效改造探索打造全氢冶炼的零碳示范产线,推动焦化企业持续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深化余热利用和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化工企业实施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原料燃料替代强化能量梯级利用耦合新能源、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煤炭企业实施绿色开采、智能化建设开展存量电机节能改造和低浓度瓦斯及乏风综合利用。

11、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到,应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化示范项目,探索开展甲醇氢能分布式应用。

1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提到,加速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度。

13、为推动中部城市群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规模化、协同化布局氢能产业,培育壮大甲醇燃料产业,共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国家碳达峰试点(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

1、推进LNG加气站、充(换)电站、加氢站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支持建设“油气电氢”联合加注站试点。

2、提高公共服务领域锂电池车、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使用比例,鼓励园区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运输工具,扩大民用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03

内蒙古

《国家碳达峰试点(鄂尔多斯)实施方案》:

1、全面打造面向矿山、物流、绿氢替代等特色应用场景,以绿色电力为支撑,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等创新模式,促进绿色能源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塑造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新优势。

2、探索实践新能源全链集群发展新路径。全力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聚链成群,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核心牵引力,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全链条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提升鄂尔多斯在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的优势。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打造零碳产业园、建设绿色生态工业体系,筑牢鄂尔多斯市碳达峰基础。

3、积极发展绿氢经济。培育“制储运加用”一体化氢能产业集群,打造“北疆绿氢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推动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风光氢储基地,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应用。探索直接太阳能光热电驱动大规模制氢制氧技术。通过利用错峰上网的富余电力制氢,优先在大型工业企业聚集地区及氢能应用示范区推广谷电制氢示范项目。大力推进焦炉煤气、氯碱化工尾气等工业副产氢气回收提纯利用,提升工业副产氢利用率,逐步实现工业副产氢应用尽用。

深度融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以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重卡研发应用为重点,发展绿氢规模化工程。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矿区和工业园区氢能矿用重卡示范应用。推进绿氢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向低碳、零碳转型,发展绿氢精细化工。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加氢站。推广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储氢运氢,推进天然气管网掺氢示范,探索纯氢管网建设。到2025年,力争形成绿氢产能10万吨/年;到2030年,力争形成绿氢产能40万吨/年。

4、积极开展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高效甲醇重整在线制氢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成果。

5、实施“煤化工+绿氢/绿氧”耦合工程,对气化、变换、净化、供热、合成、供气等主要工序实施流程再造。重点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补入氢气,推动灰氢转绿、以氢换煤、绿氢消碳,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瓶颈,提高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6、推动运输装备迭代升级。实施交通工具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与替代,积极扩大电力、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氢能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积极引导推广乘用车小型化、轻型化、电动化。加快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及出租车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到2025年,新增和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力争达到30%,新增和更新城市物流配送(含邮政快递)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力争达到35%,新增和更新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力争达到35%。

7、加快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与交通深度融合,探索交通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新建高速公路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集中式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稳步推进全市加气站、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城市场站布局建设相应充电桩和加氢站设施,促进“车—桩—网”优化运行。鼓励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一体化建设,鼓励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多站合一布局,推动油气电氢一体化能源供应站建设。重点在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布局矿用重卡专用加氢站。到2025年,争取在矿区建设大、中、小型充电站80余个,在城区建设充电站160余个,建成加氢站45个左右。

8、关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氨能、燃料电池、储能、高新材料、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研究。

《国家碳达峰试点(赤峰)实施方案》:

1、以建设“绿色锂都”为契机,强化招商引资,培育绿氢绿氨绿醇、风光氢储装备制造等基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新增长极,打造“用新能源制造新能源”集中承载区。

2、到2030年,发展电动车、氢燃料汽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广氢能冶金、CCUS、电弧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进碳排放双控建设。

3、打造蒙东地区绿氢、绿氨生产基地,建设风光储制氢氨一体化项目,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电—绿氢—绿氨—下游产品产业链。

4、“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电、热、氢、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

5、计划实施绿氢生产供应与消纳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227.90亿元。

04

辽 宁

《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探索沈北关停矿井剩余难采煤炭资源、劣质煤炭资源地下气化联产制氢规模化应用,推动煤炭由“燃料型”粗放能源向“原料型”清洁能源转变。推动富氢煤制燃气进入城市管网,落实居民和工商业天然气掺氢入户。

2、探索离网制氢技术,谋划建设离网储能制氢试点。落实新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绿电和绿证交易规模。

3、加快充换电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停车场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加氢站示范试点建设。到2025年,市区出租汽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

4、培育沈阳市氢能产业,壮大“制、储、输、用”一体化氢能产业链条。

5、聚焦新型绿色氢能、超低温电池、新型储能、四代核电关键材料、CCUS等技术方向,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催生“双碳”前沿颠覆性技术,重点开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国家碳达峰试点(大连)实施方案》:

1、在“风、光、核、储、氢”等多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在新能源汽车、氢能、化学储能、风能装备、光伏装备、核能装备、CCUS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链。”

通知还围绕将大连打造成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具体指导。通知明确:

打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围绕“制、储、运、加、用”,打造兼具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氢能产业链条。到2030年,发展成为我国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和氢燃料电池制造基地,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2、建立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加速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石化产业副产制氢,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工业副产氢为辅的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充分利用长兴岛、大孤山、松木岛等化工园区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化提纯技术,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本地消纳制氢,探索“滩涂风光发电—储能—海水淡化—电解水制氢—绿氢消纳—产业发展”大连模式。推进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项目。

3、大力发展氢能装备产业。推动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加快氢能生产及储运装备制造,突破新材料高压安全储运氢设备、储运氢设备压力检测和轻量化、高效液氢制备、高容量固态储运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液(气)氢贮罐等氢能配套产业。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重点发展低成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规模化生产,加快发展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等关键部件制造能力。

4、探索氢产业多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氢能交通先行先试,拓宽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加强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在主城区和金普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及乘用车示范应用,在现有陆上轨道交通线路开展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应用。鼓励水上旅游运输企业探索氢能船舶在水上旅游线路和公务执勤领域示范应用。依托大窑湾港区开展氢能港口综合示范。依托庄河、瓦房店、太平湾海上风电场,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能电站应用示范。加强氢能工业示范,推动恒力石化探索开展清洁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炼化等生产过程中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支持登沙河经济区探索开展以氢为还原剂的氢冶金示范。探索推进氢能小镇示范,在大王家岛试点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储能系统、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信基站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

5、积极打造氢产业发展高地。全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发展壮大特色化产业集群。引育头部企业,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行业优质创新资源,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引领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打造特色氢能产业集群,以高新区、金普新区、旅顺口区、庄河市、太平湾为载体,推动氢能产业特色化集聚。支持大连自贸片区氢能产业园打造市级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支持以“电氢耦合、氢电联动”为核心的太平湾“氢湾·风港”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氢电联动、氢能制取、储运加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

6、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市氢能产业布局,结合产业发展进程,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氢储运网络,适时开展长期氢气管网建设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氢储运基础设施和氢气管网建设,在长兴岛、松木岛和大孤山等石化园区开展管道输氢基础设施示范,逐步构建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推动各地区编制加氢站规划,逐步发展形成全市加氢站/氢气充装站网络。结合产业园区和示范工程的布局推进建设专用加氢站和加油站改扩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能源合建站。

7、加快推广核能综合利用,探索核能供暖、核电余热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综合利用,打造全国核能综合利用新标杆。推进红沿河核电站电解水制氢。

8、推进石化化工行业全周期全链条减碳。促进产业间协同减碳,实施短流程原油裂解制烯烃技术示范,推动绿氢与炼油、化工产业链深度融合。

9、锻造绿色低碳新产业优势。布局节能减碳和碳汇重点产业,培育智慧能源、氢基燃料、生物质能、双碳服务新兴产业。培育氢基燃料产业,谋划甲醇绿色产业新生态,开展甲醇生产—运输—储运—利用全产业链工业示范,建设大型甲醇储备利用基地。

10、在氢能多场景利用领域,通知提出:“突破绿色低碳前沿和重点行业关键技术。交通领域,大力研发传统载运工具降碳、整车及部件轻量化、新能源燃料替代、氢燃气轮机、氢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针对硫排放限制的脱硫塔技术,针对氨氮化物排放控制的废气再循环、低压双燃料系统,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船、氢燃料船、氨燃料船等船舶可替代燃料。在工业、交通等行业领域推进核能、太阳能、氢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投入与转换替代。”

11、在加氢站建设领域,通知明确:“构建低碳化海岛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船应用,完善港口岸电设施布局,深入推进船舶靠港岸电使用。持续推动混合动力船舶、纯电动船舶、LNG动力船舶等清洁能源化改造,探索开展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实施岛内交通工具绿色化工程,普及氢能等新能源公交车。”

12、在构建氢能组织方面,通知要求:“支持设立新能源等双碳领域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加大扶持氢能等行业协会发展,形成全社会关注双碳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05

黑龙江

《国家碳达峰试点(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

逐步推进货运车辆新能源化进程,扩大电力、液化天然气动力、氢燃料动力货运车辆在货运车辆保有量中的比例,推动道路运输装备清洁化、轻量化和低碳化发展。持续加大新能源小客车普及应用,结合哈经开区实际情况,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2025年,辖区范围内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进一步提升。

06

江 苏

《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

1、以“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持续做强风电、光伏两大地标产业,聚力布局氢能、储能两大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新能源产业城市名片。

2、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海洋能开发利用,加快布局培育储能、氢能等产业发展,鼓励综合能源站建设,支持开展海上风光渔、海上风光氢、海上能源岛等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开展氨能利用前期研究。

3、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衔接、融合互促。

4、钢铁行业加强源头控碳,把握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趋势,合理合规布局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实施过程控碳,大力调整工艺结构(非高炉炼铁,提高电炉钢比例)、改善原料结构(提高废钢比和球团比)、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氢冶炼)。

5、积极扩大电力、氢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加快推动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能、生态化改造。

6、聚焦“5+2”新兴产业和23条产业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重点开展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海上风电直流输电、海上风电耦合制氢、近海漂浮式光伏、节能环保、未来能源、环境治理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7、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高效利用,依托盐城市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攻关目录,重点突破风能、光能、火电、天然气、氢能、电化学储能等相关技术,加大对风电制氢、漂浮式风电、半直驱风电机组技术等风能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实现风能技术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8、加快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强化高效碳捕集、燃料电池、绿色能源制氢等领域前沿技术的超前部署。

9、针对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研发高性能电动、氢燃料电池车船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提升新能源载运工具技术水平。

10、打造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建设风电、光伏、氢能、储能、零碳、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7大科创中心,围绕长柔叶片流固耦合、大功率海上风电整机设计、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智能化碳监测、碳汇交易、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建设海上风电试验场,打造公共研发试验平台,全面开展风电机组整机试验、数字化海上风电场构建、风电制氢、漂浮式光伏、规模化海上风电场智慧运维等技术创新工作,支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10、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的金融支持。

《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

1、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源利用水平。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多领域商业性示范应用。

2、以数字新基建节能、绿色建筑、智慧能源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企业技术研发支持、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市场规范、标准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布局一批研发项目。

鼓励企业聚焦光伏、氢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低碳关键技术示范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利用园区科研创新优势,开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的低碳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国家碳达峰试点(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

1、加速氢能产业培育和应用。聚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制储氢系统装备和燃料电池整车系统等领域,围绕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罐阀等关键零部件,积极引入优质链主类企业。

2、强化氢能领域技术和标准研究,围绕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和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创新,加大氢能产业研发平台引培,依托中汽创智、航天晨光等龙头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方面打造优势产业链,强化车用大功率金属极板氢燃料电堆研发力度,加速液氢储运等技术研发。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新技术、新车型、新模式的示范应用。

3、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

07

浙 江

《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

1、有序推进老旧水电增效扩容,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氢能、地热、水源热泵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2、加快氢能布局和应用。积极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依托杭甬“双城记”,探索打通海上绿氢水陆运输通道。

3、依托相关企业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项目,布局绿色制氢、储氢和运氢装备项目。

4、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加快重载货车、工程车辆、特种车辆、冷链物流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内河运输船舶,争取加入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和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5、完善加氢站布局,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充电以及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场址实施加氢站改、扩建工程。

6、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理布局电网侧储能,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开展水系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新型储能技术示范。

《国家碳达峰试点(湖州)实施方案》:

1、鼓励相关企业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开展氢(内燃机)、氨、非粮食原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和可再生合成燃料船舶试点。

2、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电化学储能、CO2化学与生物转化利用等方向,开展新材料、新方法、新机理研究。

3、依托浙能、天能等优势企业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

4、加强新能源技术转化,积极部署氢能、储能等领域先进技术。

5、推进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长兴氢能基地、德清县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绿色低碳安全储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双碳”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领域,鼓励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湖州师范学院等院校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建设绿色低碳领域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争创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

6、聚焦氢能、储能、CCUS等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依托西塞科学谷,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机制创新,举办碳达峰碳中和高端论坛。

7、以燃料电池及氢能装备为核心,谋划布局氢能产业,推进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集聚区,重点在液氢制备、储运、加注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上攻关示范。

8、积极发展固态储氢产业,延伸发展氢能产业链。

08

安 徽

《国家碳达峰试点(亳州)实施方案》:

1、推动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优化煤、油、气、电、热、冷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谋划氢能示范试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为全国多能互补创新融合积累先导经验。

2、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逐步开展氢能在区域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场景的示范应用,开展氢能相关的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探索“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3、探索推进“油气电氢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港示范建设。

4、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发挥可再生能源优势,加大氢能产业“双招双引”力度,依托涡阳化工园区,布局建设氢能产业园,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为核心,集聚一批以电解水制氢设备、储氢设备、加氢站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整车、设备检测等为主要业务的产业链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涵盖氢能生产、储运、加注、应用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融合绿氢生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全省特色氢能产业园区、氢能综合示范应用园区。通过多能互补和智慧微网等手段,探索布局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推动在园区、矿区、港口等区域开展以氢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十四五”时期,谋划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启动风光储氢研一体化示范项目。探索建立氢能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支持氢能产业孵化机构、基金及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布局氢能技术及产品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技术转化应用。

5、支持建设加氢站试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国家碳达峰试点(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

1、逐步构建高新区双碳特色产业体系,重点支持以氢能和核能为代表的未来能源产业逐步向产业商业化迈进,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推进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建设,重点培引一批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率先打造千亿级双碳产业集群。

2、依托科研力量,支持园区龙头企业开展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市场机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开展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生物质高效转化、先进节能、低碳污水处理、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冷热联供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前沿性、原创性技术创新研究,着力提升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每年编制并发布一批绿色低碳创新技术清单,加大应用推广。

3、依托重大科技平台和重大科研任务,打造一批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金融、碳汇、碳捕集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科研院所培养多学科交叉的绿色低碳人才。

09

山 东

《国家碳达峰试点(青岛)实施方案》

1、加快建设“东方氢岛”,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培育“风光+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探索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到2025年和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00万千瓦和1000万千瓦。

2、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建设港区换电站等清洁能源供给设施,推进港作船舶、机械及车辆清洁能源替代,扩大氢能应用,构建以电力为主、多能互补的港区低碳化能源消费结构。

开展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性能碳材料、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加快突破氨燃料船、甲醇燃料船等船舶可替代绿碳燃料技术和绿色智能船舶攻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常态化绿色低碳关键技术需求征集机制。

3、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招引和落地,引导绿电—绿氢——绿碳产业链各环节快速发展。

10

河 南

《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

1、“结合美丽乡村和生态农业建设,支持结合茶场、养殖水域、矿山废弃地治理等,在浉河区建设光伏基地,形成“光伏+厂房”“光伏+屋顶”“光伏+农业”等多元化的发电设施,探索光伏发电与5G、制氢、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新领域高效融合。”

2、科学有序发展氢能。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园区、城市建设、垃圾转运、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厂区等示范应用。支持在港口机械、船舶等领域推广氢燃料电池船舶运营、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运营、家庭分布式氢燃料电池能源站等示范应用。构建氢能储运网络,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鼓励建设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电)站中增设加氢装置。探索清洁低碳氢能在装备制造业、钢铁等工业生产中作为高品质热源的应用,支持明阳集团布局“风光储氢”全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开展绿氢示范应用,推动固始县电氢醇示范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支持平桥区炼钢企业利用剩余产能制氢,探索开展氢能建设工程。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优化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副产氢回收利用率。支持清洁能源落点区域有效整合富余风电、光伏发电、低谷电力,开展电解水制氢。”

3、在发展氢能技术领域,方案提出:“重点突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储能、新能源配置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促进风能、太阳能等与常规能源体系融合,加快提升新能源综合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新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构建“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能源集成互补、梯级利用新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开放共享、智能互动、多能协同的新型生态化能源体系。”

4、攻克高效氢气制备、储运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加快突破高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排放、变革性能源等领域前沿技术的开发研究。

5、“在氢能发展方面,提高双层板涂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支持企业加快研发清洁、高效、经济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技术,打造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氢能产业集群。”

6、在交通领域,方案提出:“推进交通用能绿色低碳多元发展。大力实施“绿色车轮”计划,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规模。”

11

湖 北

《国家碳达峰试点(襄阳)实施方案》:

1、推进中化学新能源产业园、贝特瑞新材料、襄州远景风机制造、枣阳市华润大力风电钒液流电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进氢燃料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锻造“双碳”目标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2、推动重点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技术研究,逐步提高氢能、绿电在重点排放行业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鼓励重点行业推广使用电锅炉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3、支持武钢重材公司开展富氢碳循环高炉、高效电炉及立晋钢铁公司应用直接还原、熔融还原等非高炉炼铁技术低碳冶金项目试点示范,发挥非高炉炼铁与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协同减碳效应。

4、推动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在化工、建材行业开展绿电制氢、氨、甲醇和CCUS等低碳示范应用工程,大力推进高新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

《国家碳达峰试点(十堰)实施方案》:

1、支持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氢能产业园,发展氢能、氢燃料电池产业,推进氢燃料商用车示范。

2、鼓励应用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

3、引导和支持传统整车企业大力发展基于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的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加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网互动、有序充电、大功率快充、光储充一体化、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技术推广应用。

12

广 东

《国家碳达峰试点(广州)实施方案》:

广州:开拓氢能、绿色甲醇、绿色甲烷等绿色要素交易产品

1、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化。持续扩大氢能源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示范应用规模。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船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航运。

2、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在城市公交客运站场、地铁站点、港口码头等公共交通候乘场所推广应用绿色照明、节能空调等节能技术。推进住宅小区、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站场等场所建设充换电设施。统筹推进汽车加氢站规划布局,鼓励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改建或扩建加氢设施。

3、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以氢能、新型储能、光伏为重点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增加本地绿色电力供应,加快黄埔、从化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推广氢能及燃料电池在交通、电力等领域应用,推进加氢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支持金融城起步区通过冰蓄冷储能发展区域集中供冷。

4、强化低碳核心技术攻关推广。组织节能降碳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聚焦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节能、氢能、新型电力系统、近零能耗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推动电力、石化等行业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示范项目。

5、推动碳市场创新发展。做大碳配额抵质押融资、碳配额回购交易规模。深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完善生态产品登记和交易服务体系,构建生态碳汇等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体系。研究绿色电力交易及碳排放权交易的机制衔接。开拓氢能、绿色甲醇、绿色甲烷等绿色要素交易产品。探索碳现货远期交易和跨境碳交易业务。

《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实施方案》:

1、着力培育氢能经济。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集中力量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造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策源地,实现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零部件和装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健全制储输加用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推进氢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前沿新兴及交叉领域的应用。

《国家碳达峰试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

1、鼓励引进和开发先进氢燃料电池,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建设,打造形成从电解液、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芯、电池壳、电池保护电路、配套充电器到整车电池组产品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产业链。

2、推行电能、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级相关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区级优惠政策,调动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

3、加快肇庆高新区内物流配送绿色发展,加速推广大型货车电气化,积极配合省、市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货车运输物流领域的运用。

4、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科学和机理研究,加强氢能冶金、二氧化碳合成化学品、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等研发,支持本地企业和院校在氢燃料动力车辆、新能源运输装备和设施设备、LNG和生物质燃料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13

陕 西

《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实施方案》:

1、大力推动氢能产业链建设,开展加氢站建设和氢燃料电池在分布式发电、交通运输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6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500辆以上;到2030年,累计建成加氢站2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

2、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支持太阳能光伏、氢能等“链主”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构建从技术需求、研发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链式创新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加快实施隆基年产100GW单晶切片及50GW单晶电池、中茂碲化镉薄膜光伏芯片、组件研发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持续在技术研发、光伏切片、电池、组件环节补链强链;建设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等载体,推动形成覆盖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形态。

3、到2025年,光伏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产业链聚集上下游企业80家;到2030年,形成若干个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集群。

4、加强重点产业低碳技术研发。聚焦高效智能光伏组件、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及制冷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氢燃料电池、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引领和破局能力,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产业关键技术、低碳零碳负碳装备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等关键痛点,强化“硬科技”高水平供给能力。到203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超过50%。

5、推动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功能,引进和培育绿色低碳创新型企业,扎实推进低碳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汲取秦创原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参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政策体系和新区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双碳”科创项目相关政策体系,构建技术、人才、资本相融合模式,建立新区“双碳”项目库,将科创资源进一步向“双碳”项目库内项目倾斜,高效助推“双碳”科创项目落地新区。

6、推动前沿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全面梳理和筛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依托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等,在光伏、氢能、先进制造、地热能、海绵城市等领域,推动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14

新 疆

《国家碳达峰试点(克拉玛依)实施方案》:

1、由以油、煤、气等化石能源利用开发为主,向石化能源和氢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转变。

2、围绕“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提升制氢装备制造能力,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的氢能领域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氢能装备制造板块落户克拉玛依。

3、拓展氢气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空间,推进重油改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氢气应用,不断提升改质原油在石油化工品类中的比重。推进绿氢+精细化工应用示范,积极引导驻市央企由灰氢工艺向绿氢工艺转变,扩大绿氢替代灰氢在化工领域应用规模。

4、加快氢能与数字经济结合,依托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推动“风光制氢+数据中心绿色电源”创新应用,探索以氢能为核心的分布式储能供电模式,打造全疆首个纯绿电零碳数据中心。重点建设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利用克拉玛依现有发展基础,发展离网供电、绿电冶金,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建设“零碳示范区”。

素材来源:各地方政府官网


阅读上文 >> 内蒙古赤峰:总投资227.90亿元!计划建5个氢能重点项目!
阅读下文 >> 关于征集《水电解制氢工厂经济运行指标及计算方法》等十七项团体标准参编单位和 参编人员的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news/show-530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