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4-10-11 来源:中国石化报 浏览数:71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制氢厂“氢”风劲吹,绿潮涌动。氢能的开发利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制氢厂
“氢”风劲吹,绿潮涌动。
氢能的开发利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项目,开创了我国炼化领域耦合绿氢实现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建成11个供氢中心、136座加氢站;积极推动氢能交通发展,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成立央企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引领行业创新融合发展。
从远古到今天,人类对能源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用阳光和水生产终极清洁能源,或将是开启又一次能源变革的钥匙。
这场让人期待的变化,此刻正在天山脚下发生。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生产出的氢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送至6公里外的塔河炼化,进入炼油加工流程。
绿氢的源头来自阳光。新疆,全年平均每天日照时长为7到9个小时。充沛的阳光给一望无垠的光伏板带来能量。
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的项目。阳光被近900个足球场大小的光伏厂接收和转化,变身为绿电,形成了2万吨/年的电解水制氢能力,按照设计规模,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项目建设面临着工艺技术新、规模大、无成熟工程案例可借鉴等难点。
可再生能源制氢场景下,光伏发电波动范围较大,原有电解水制氢设计无法满足氢气大规模、稳定生产要求。为此,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走访调研电解槽制作企业十多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座谈交流超过20次,最终讨论出气液分离“四对一”、氢气纯化“八对一”系统方案。
沙漠,是工程建设者们强劲的对手,新疆的天气多变,极冷极热。
2022年底,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项目建设也到了关键时刻。广州工程和五建公司的员工集中在施工现场,蓄势待发,他们的目标是安装剩余的36台(套)电解槽及其附属设备。2023年8月30日,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山海之间,风光无限。与库车项目遥相呼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国石化启动了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布局整个氢能产业链。
2022年,石科院自主研发的首套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一次开车成功。不久后,我国单套最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也在中原油田投产。
辽宁大连,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它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
湖北武汉,石化机械公司建成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每年可为25座加氢站提供全套氢能设备。
中国石化还在燕山石化、广州石化、茂名石化等11家炼化企业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
看向下游,2019年,国内第一座油氢合建站在广东佛山投用。
自此,中国石化加氢站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建成136座加氢站,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在加氢网络的支撑下,京沪、成渝、京津、沪嘉甬、济青、汉宜等6条“氢走廊”已经打通,产业示范带动效果初步显现。
在新疆库车,一排排光伏板向阳而立,制氢厂稳定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氢气。
在首都北京,燕山石化保障了北京冬奥会供氢后,继续保障当地加氢站的运行。
在浙江嘉兴,驶入加能站,加注清洁氢能,对公交司机来说已经像加油一样习以为常。
能源的转型有时是巨大变革,有时又润物无声,它改变着工业生产的方式,也改变着你我的生活。
蓄势待发 绿氢崛起助力能源转型
讲述人 平 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记者
今天,我想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解读我眼中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愈加激烈,绿氢走到了大众眼前,各国纷纷大力发展绿氢业务。如果把绿氢产业的竞争当成角逐大力神杯,那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就像一支足球队的不同位置,互相配合,才能踢出行云流水的完美比赛。
前锋是比赛中进攻的终结者,承担着摧城拔寨的任务,发展绿氢的最终目的,正是找到合适的终端应用场景,实现减碳脱碳。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就像足球场上的双前锋,它们一个建设加氢站、打造“氢走廊”,让普罗大众享受绿氢发展带来的变化,一个应用于炼油、钢铁、冶金等行业,为重工业提供绿色脱碳新路径。
中场是一支球队的“大脑”,负责攻防转换和梳理,将电变成氢正是绿氢产业得以运转的核心步骤。当前,这支球队的四中场是电解水制氢的四条路线: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SOEC(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槽、AEM(阴离子交换)电解槽,它们各有所长,共同支撑着绿氢产业稳步向前。
严丝合缝的防守是赢得一场比赛的基础,同样,多样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则是实现电解水制氢的后方保障。风力、光伏、生物质、地热四种发电方式如同场上的四后卫,组成多元能源供给体系,为绿氢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绿电。
作为门前最后一道防线,一位好门将往往能救球队于水火之中,这就如同管道、储罐等基础设施,看似不起眼,却保证了整个绿氢产业良性、稳定、安全运行。
非常荣幸,我曾在新疆库车见到过一支“绿氢足球队”的训练,那就是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经过3年建队、合练,球队中每个位置的球员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应用场景上,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所产的氢气已经被用在塔河炼化油品加工流程中,按照设计规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中国石化也已建成136座加氢站,初步打造了6条“氢走廊”,氢能应用成效初显。作为中场核心的电解水制氢,其技术装备更新迭代迅速,当前绿氢成本已降为每公斤20元左右,正逐步向天然气制氢成本靠近,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核心技术装备也都实现了国产化。在新能源发电环节,目前在新疆、内蒙古等地,风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便宜稳固的“绿电防线”日渐成熟。同时,中国石化计划建设超过1000公里的绿氢管线,规划中的乌兰察布10万吨/年绿氢项目所产绿氢将通过管道输送至京津冀地区,提供绿色氢源。
在中国绿氢产业教练组中,中国石化无疑是重要成员之一,布置战术、协调位置、把握发展节奏,每一步都规划得恰到好处。
毫无疑问,检验一支球队训练成果的是世界杯巅峰舞台,检验绿氢产业发展的则是市场,能否满足“双碳”目标下市场的变化、能否带动传统工业脱碳减碳、能否实现传统能源的平稳接替……这些都有待市场这位“主裁判”的最终裁决。
相信在库车绿氢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在中国石化这位“战术大师”的指导下,中国绿氢产业这支队伍一定能捧起氢能大力神杯!
本版文图由 符 慧 段景文 提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news/show-586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