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2-11-24 来源: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 浏览数:168
11月15日,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林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吉旭一行到访成达公司,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6《十万吨级可再
11月15日,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林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吉旭一行到访成达公司,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6《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进度协调会。成达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甘克俭,总工程师黄泽茂接待来访并出席会议,与来宾就项目进展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
甘克俭对林今、吉旭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成达公司在国家“双碳”政策的背景下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创新举措,先后成立氢能源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化工零碳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心,把加强与高水平研究机构的“产、学、研、设”协同创新作为技术创新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也培养出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迫切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林今对成达公司一直以来的创新精神和研发投入表示钦佩和赞赏,并表示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是相辅相成的两条路径。清华大学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大学同成达公司开展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合作恰逢其时,希望各方深度融合、携手并进,合力突破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及绿氨示范项目在全流程系统设计、运行控制策略、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系统接入与商业运营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示范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并将该技术和工程经验复制推广,同时,创新相关工程规范和行业标准,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吉旭带领的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展示并讲解了风光离网型电解水制绿氢绿氨工艺智能化专家系统(iGAPM)的开发进度与成果,并基于实际的风光数据进行了仿真演示。成达公司黄泽茂向研究团队提出了工程转化及应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过程稳动态高保真仿真模型构建、安全监管系统等方面同与会人员讨论了后续的工作重点及优化方向。
参加此次进度协调会议的还有,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张信真,清华大学电机学院师生,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和电气学院师生,成达公司工艺系统开发室、设备室、电仪工程室、经营部、国际事业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项目团队等。
清华四川院将与三峡集团、四川大学、四川省能投集团等多家联合单位共同开展“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
清华四川院高级工程师罗子萱表示:“电解水制氢合成氨技术是将完全清洁的可再生电力资源转换为原料氢气,再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一起合成液氨,该项目为首例仅采用电力作为生产原料的合成氨项目,这不仅可以将白白流失的‘弃电’化废为宝加以利用,还为化工生产提供新的氢源获取途径。氢是化工产业的‘血液’,基本上所有的化工生产都离不开氢气,如果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技术能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化工或材料行业,将有效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一次化石能源的消耗,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重大力量,意义非凡。”
“由于可再生能源系统存在快速瞬时变化与间歇波动特性,而化工生产又需要连续稳定,两者在技术上存在难以耦合的情况。所以,我们的研究重点也将关注突破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气合成氨系统的全流程优化规划与系统设计、运行控制策略、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系统接入与商业运营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出创新的工程规范与相关行业标准,以支撑示范工程顺利建设落地,并能将该技术和工程经验复制推广。”罗子萱介绍道。
不仅如此,针对大规模电解水制氢集群系统等相关技术问题,清华四川院也将研发出特制适配软件,以提供多段的技术途径、解决方案及经济运行策略。
“识别全工段安全风险”、“设计‘源网氢氨’多工段优化配置与运行策略”“提出电、氢、化工、碳等多市场价格联动的生产决策机制”……在一步一步的研究和设计下,“十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已初现蓝图,也将为国家可再生电力应用创新及传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事业添砖加瓦。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表示:“‘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是研究院首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能够牵头这样重要的研发项目,源自于研究院六年来不断的技术积累与沉淀,不断地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拼搏奋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news/show-67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