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行业分析   |  专家观点   |  海外市场   |  其他分析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市场分析 >专家观点 > 李飞强:2030年燃料电池会像苹果手机代替诺基亚一样代替充电桩

李飞强:2030年燃料电池会像苹果手机代替诺基亚一样代替充电桩

2022-11-12 来源:凤凰网财经 浏览数:195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2日,由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主办,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联合主办的“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2”在北京召开,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本届峰会以“绿色发展,碳路中国”为主题,盛邀近70位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共商低碳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切实有效的有关行动。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2日,由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主办,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联合主办的“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2”在北京召开,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本届峰会以“绿色发展,碳路中国”为主题,盛邀近70位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共商低碳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切实有效的有关行动。
 
 
圆桌论坛环节,亿华通副总经理李飞强介绍了燃料电池技术最新的进展,以及氢能未来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
 
李飞强认为,燃料电池在2025年前主要用于商用车领域的推广,主要特点是集团化运作,相对固定的线路便于基础设施的布局。等到商用车带动加氢基础设施的发展,整车的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带动燃料电池上游产业链的发展,带动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2025年后燃料电池在乘用车领域大规模发展。
 
李飞强同时指出,氢作为储能领域的重要解决方案,未来在交通领域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此前,国家发改委出台相关政策,指出未来需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有很大的波动性,未来这些能源需要大规模制成氢,用氢来储能。所以,储能领域基本认可用氢是最便宜、最可行的方式。
 
近几年,燃料电池领域和氢能领域技术进步非常大。据李飞强介绍,国家于2016年到2018年推广第一批燃料电池,一千瓦售价两万元;2020年第二代产品售价降到一万元;2022年,一千瓦降至五千元。李飞强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成本可控制在一千元以下。目前,工信部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到2030年达到百万台级,降至二百元一千瓦。
 
最后,李飞强展望:“2030年,燃料电池会像苹果手机代替诺基亚手机一样代替充电桩。”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陈琳: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场圆桌讨论,从更高到更快,接下来是更强。魏先生急不可待地说,如果储能不改善,我们很多汽车厂商再努力也白搭,接下来就看一看储能设施怎么改善,我们有请亿华通副总经理李飞强先生和风潮能源可持续发展总监张小顺先生。
 
王喆:感谢李总和张总在防疫的形势下费尽千辛万苦来到现场参加我们的论坛,我不需要做过多的铺垫,两位听了刚才几组嘉宾纷纷谈到电池、燃料电池和氢能对我们交通行业完成转型是有多么重要,我想把问题直接该给李总,因为李总是燃料电池知名的企业专家,从您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技术面对未来需要解决的交通问题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李飞强:大家好,我是亿华通副总经理李飞强。亿华通是致力于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2012年成立到现在一直专注于做燃料电池技术,刚才也听了王总的报告和各位专家的分享,我想给大家带来一些燃料电池技术最新的进展,跟大家想像的可能不太一样。
 
燃料电池在整个交通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阶段就是在2025年前主要是商用车领域的推广,这跟2016年前纯电动的阶段一样,因为当时纯电动的发展也是在商用车领域,主要特点就是商用车的运行是集团化运作,相对固定线路,这些场景便于基础设施的布局。
 
大家知道2009年国家试乘千辆开始支持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就开始得到大规模的支持,但在家用轿车应用是2016年后,2016年前主要也是商用车推广。2020年到2030年,燃料车的发展路径和纯电动车是非常类似的,所以2025年前,我们主要推广领域也是在商用车。等到商用车带动加氢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整车的规模达到一定量以后,可以带给燃料电池上游产业链的发展,带动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我们预计2025年后在乘用车领域大规模发展,基本上在2027年到2028年左右,预计2030年会实现纯电发展的程度。
 
陈琳:这跟邓学先生的预测有点不谋而合。
 
李飞强:是的,这是该同领域,燃料电池未来会承担更重要的作用,主要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至于储能领域,大家知道我们国家60%的电能是来自于煤,就是化石能源发电,现在国家包括发改委出台了很多政策,未来需要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
 
前一段时间我也看到国家电网讲的一个数据,就是国家西部可开采的太阳能有156亿千瓦,大家可能对这个数量没有概念,现在这个阶段全国电能装机量,包括工业用电和家用电是24亿千瓦,所有光伏都开采出来足够所有使用的能量,现在光伏的开采量只有2-3亿千瓦,未来这么多可再生能源使用的话,直接上网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家电网是不能承受这种负荷的变化,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都有很大的波动性,未来这些能源就需要大规模制成氢,用氢来储能,所以现在储能领域大家基本上认可大规模储能是用氢能最便宜、最可行的方式,未来氢能燃料电池在交通和能源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琳:张先生认为在可展望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张小顺:燃料电池需要从国家30/60战略来说,2030年达峰,2060年中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在中国所有排放中处于工业和建筑行业之后的第三位,占比是非常高的,这对中国2030年达峰和后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推广来说,2030年达峰是不成问题的,应该是有希望的,但如果是从达峰到净零排放的话还是很难的。
 
 
陈琳:难在哪里呢?
 
张小顺:因为是从乘用车领域可以直接达峰,但在重卡领域还有一定困难。
 
陈琳:魏先生担心的问题在您的领域怎么解决?是不是确实要把五百公里以上让给李总他们?
 
张小顺:如果从细分的领域来看,无论是乘用车领域还是重卡领域都有一定的适应性,百家争鸣嘛,不是说哪一种技术就是一家独大,能够把一个蛋糕分完。
 
陈琳:现在确实还没有找到能够突破重型卡车,可供你们电池解决的方案?
 
张小顺:我们现在也有电池用在卡车领域,就像刚才分享的观点,每个领域可能都需要一些氢能和动力电池相关的,就是属于每个细分领域都能结合来看,不可能氢燃料或者锂离子电池一家毒打。
 
王喆:我觉得张总说的更符合一开始两位专家谈的,现在路线确实还存在比较多的探讨空间。李总刚才谈到的一点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氢作为储能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未来可能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动力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在这个方向也有很多拓展的空间。李总刚才已经谈到大规模储能会占很大的优势,具体来说除了大规模储能,家用有没有可能?未来具体在氢燃料和动力电池领域会起什么作用?
 
李飞强:其实动力电池现在还是在30/60大的战略基调下,如果像刚才专家介绍的完全净零排放是不太现实的,比如储能电池和乘用车锂离子这些电池材料的生产都是很耗能的,只是在使用端排放较小,拉到整个生命周期的话还是有排放的。反过来电池又促进了上游氢能源的开发,拉到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是构成了一个大的循环,就是电动汽车的便利化、上游交通的清洁化、燃料电池加起来会对交通行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陈琳:确实是很重要的节点,把需求方的需求搜集上来再去促进上游向净零前进。听了李先生的介绍,好像储能方面燃料电池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能不能看到一些潜在可见的颠覆性技术,或者能够真正让我们把这个图景展望,把一百多亿的电量接下来的质的突破的可能性?
 
李飞强:燃料电池领域和氢能领域这几年技术进步非常大,基本上国家第一批推广的燃料电池是2016年到2018年,那个时候推的产品定位是第一代产品,燃料电池的售价一千瓦是两万块钱,到了2020年第二代产品的时候售价降到一万块钱,到了2022年就是现在这个阶段,我们销售的燃料电池系统一千瓦降到五千块钱,飞速下降,基本上两年下降一半的节奏。我们预计到2025年,那个时候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十万台的时候,成本可以控制在一千块钱以下。现在工信部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是到2030年达到百万台级,可以降到二百块钱一千瓦。
 
陈琳:您认为到时候是向乘用车或者更广范围的民用推广的最佳时机是吗?
 
李飞强:是的,那个阶段私人用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燃料电池车,一种是纯电动车,二者价格都相当,采购成本差不多,运营成本也差不多,使用起来燃料电池车加氢更快。
 
陈琳:但有人说你们的更贵一点。
 
李飞强:我们对比过,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是二百块钱一千瓦,一百千瓦的发电机就是两三万块钱,占到十万块钱的家用轿车百分之二三十,和内燃机的占比相当。
 
陈琳:没想到您这个还真有价格优势,我本以为只是便捷跑得更远。
 
张小顺:我们做了第一性原理分析,就是上升到使用的材料,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双机板这些材料大部分都是工业级的材料,分析完这些材料以后,内燃机大部分是钢铁,燃料电池大部分是有机材料和石墨,到大批量以后比钢铁还要便宜。我们预计到2030年,燃料电池发动机可以比内燃机更便宜。
 
陈琳:您这话会吸引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如果按照李先生的分析,现在正在走动力电池要走的路径的话,真的到2030年就已经有相当的优势,到时候动力电池会是什么样?
 
张小顺:动力电池就是三元材料,加上现在的三元材料,价格是特别贵的,比如近期的五六万元。这个话只是说这样一个背景,后期动力电池的材料也在有变化。现在正在开发钠离子,很便宜很容易获得,而且经济性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当然,也会出现一些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技术。
 
 
陈琳:除了钠离子还有哪些技术可以解决行业痛点?
 
张小顺:比如快充或者安全性,这些都可以是制约现在的情况,但这些也都会在研发阶段解决。现在基于上游原材料的回收和锂矿的布局都会把价格降下来,至于技术的降本加上续航里程综合下来也会综合提升。
 
王喆:我听到一个关键词,两位谈到技术的过程中不只一次强调原材料的重要性,特别是李总讲到降本的时候提到很多原材料的替代和优化,能够为降本做出很多贡献。最近大家也关注到现在的国际形势下,原材料对我们未来很有可能是一种卡脖子性质的限制条件,两位认为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李飞强:刚才讲到燃料电池降本的过程,很重要的核心技术需要我们自主掌握,包括原材料的技术。整个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已经是我们完全可以掌握的,没有卡脖子的技术,双基板完全自己掌握,这里有一个技术的突破,比如空压机是需要高可燃素轴承,我们国内两年前没有掌握这项技术,现在国内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完全自主掌握,并且比国外做得更好、成本更低,所以技术上已经突破。材料主要是在电堆,包括膜材料、催化剂材料、碳纤维材料,已经逐步开始进行突破,内部的质子交换膜,国内有一家很好的企业叫做山东东越,现在已经开始在整车产品导入他们的膜,就是和国外的产品对比,性能已经跟他们相当,成本也已经比他们低了,所以我们要慢慢利用国内的材料。催化剂材料就是大家知道的贵金属的铂,云南有一家企业在昆明就是专门做铂催化剂,我们的核心技术已经掌握,但刚才说的是贵金属材料,大家会在用量方面有些担心。燃料电池2025年前主要应用的是商用车,就是刚才讲的重卡,其实柴油机尾处理的三元催化用的也有贵金属铂。
 
陈琳:就是自我循环。
 
李飞强:对,而且铂未来是可以回收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回收成本很低,现在基本上就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回收成本占总成本的10%以下,所以未来铂是可以循环起来的。长期来看,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新的技术,就是高温的质子交换膜,到那个阶段就可以不用铂了,冶金材料和铁材料就可以做催化剂,整个燃料电池的材料没有贵金属,所有材料都可以使用工业级的批量材料。
 
陈琳:其实这些材料都很依赖外部。
 
张小顺:是的,现在动力电池中锂矿70%都是需要集中在南美,大部分依赖于进口。风潮正在开发一个钴的开采技术,这也是一种贵金属,成本方面特别有竞争优势。各大动力厂家都在布局下游回收,可以把成本降下来。
 
陈琳:不太担心会被严重卡脖子。
 
张小顺:最近两年有上涨的趋势,但长期来看可以降下来。
 
陈琳: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最后还是听到了令人舒心的消息。
 
王喆:最后我想请两位做一个最简单的总结,就一句话,因为之所以把更强的主题放在最后就是决定着我们未来交通行业零碳转型的核心,两位能否用一句话就这个未来做一个展望?
 
陈琳:电池强则交通强?
 
李飞强:我们认为,2030年的时候燃料电池会像苹果手机代替诺基亚手机一样代替充电桩。
 
陈琳:这一刀扎得不轻。
 
张小顺:其实从我的观点来说,纯电动在乘用车是有绝对优势的,就像刚才专家说的,我在乘用车领域只需要代步,不需要那么长的续航,有些可能就是资源的浪费。
 
陈琳:就是先守住场景,非常感谢两位,也非常感谢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包括线上一直陪伴我们的朋友,再次感谢世界自然基金会、落基山研究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创意同行伙伴、凤凰网财经,感谢大会指定用酒国缘,感谢大会指顶零碳有机食品正谷,感谢大会指定乳品蒙牛,感谢指定学术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金融研究院中国公司治理五十人论坛。
 
到现在为止,“绿色发展,碳路中国——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2”圆满结束,再次感谢各位,虽然依依不舍,期待下次相会!
 
阅读上文 >> 中汽协副秘书长何毅:氢能及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战略中占重要一席
阅读下文 >> 氢能物流车成“香饽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shichangfenxi/show-11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