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行业分析   |  专家观点   |  海外市场   |  其他分析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市场分析 >专家观点 > 万钢:发展氢能已成各国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战略选择

万钢:发展氢能已成各国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战略选择

2022-11-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吴文汐 浏览数:192

11月15日,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和北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同步举行。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围绕“迈向氢能产业发展新征程”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微信图片_20221117101210
 
11月15日,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和北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同步举行。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围绕“迈向氢能产业发展新征程”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万钢认为,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燃料电池汽车这一大的应用市场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氢能的发展为实现绿色低碳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可以说,发展氢能已经成为各国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战略选择。”
 
万钢表示,应坚持突破基础关键技术,拓展氢能燃料电池在道路、轨道交通、飞行系统、绿色化工、热电联产、备用电源、水上运输、深海潜器等各方面的应用,实现绿色低碳的新增长。应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打造氢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探索构建绿氢碳足迹证书制度;加快氢能产业碳市场建设,探索绿电交易、汽车产业积分交易等同国家碳市场的衔接机制,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全环节融入国家碳循环管理体系。
 
加快氢能产业碳市场建设
 
2021年9月-2022年8月,全球共有15个国家间签署了氢能合作双边协议;COP26、G7会议宣布了氢能相关多边合作协议,中国也正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开展氢能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在氢能中长期规划的引领下,各部门不断出台绿氢产业发展政策。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其中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氢能储输用产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化发展,打造规模化的绿氢生产基地。
 
万钢表示,氢能已经成为各领域相关规划制定的一个重要考量。我们下一步要聚焦“双碳”目标,把氢能产业纳入国家碳循环体系。
 
万钢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碳循环体制机制作用,打造氢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强化绿色氢能消费引导,探索构建绿氢碳足迹证书制度。另一方面,加快氢能产业碳市场建设,探索绿电交易、汽车产业积分交易等同国家碳市场的衔接机制,推动绿色氢能从制取到应用的产业全环节融入国家碳循环管理体系。
 
推动氢能应用跨区域连接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张,驱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已超过726万辆,同比增长67.56%。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到528.0万辆,同比增长110%。
 
万钢指出,对中国来说,商用车占比大概为12%,但其碳排放占汽车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大概在50%——55%。所以,商用车是当前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难点领域,也是最适合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领域。“要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合力,共同探索技术创新路径,加强科技协同攻关,开展前瞻示范推广,加强标准法规协同,加速商用车低碳转型进程。”
 
为持续推动氢能技术创新链建设,中国通过四个五年国家科技计划、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大中小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同时通过规模化示范运营积累实践应用经验。
 
例如,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示范运营近1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所用氢能全部为可再生能源制备,累计减碳2200余吨,实践证明燃料电池汽车“绿电”应用技术经济可行。
 
广东省特别是佛山市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万钢提到,广东通过有序发展来高质量地打造区域氢能的产业和应用体系。佛山市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需求,从清洁氢能制取、高效氢能供给设施建设、多场景氢能应用协同示范全链条保障区域氢能绿色低碳发展。
 
万钢表示,目前五部委已经批复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设,未来可以考虑将已有的示范应用城市群进行连接,例如打造跨省域的氢能高速,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氢能应用的影响力。
 
实现绿色低碳新增长
 
在“双碳”目标下,要实现绿色低碳新的增长,需要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协同和应用市场持续拓展。
 
万钢表示,一方面,要推动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装备等全产业链、跨领域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拓展氢能燃料电池在道路、轨道交通、飞行系统、绿色化工、热电联产、备用电源、水上运输、深海潜器等各方面的应用。
 
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正在积极布局,破解氢能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难点。
 
制氢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集中在“三北”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为主。2022年前三季度电解水制氢项目总计46个,也主要分布在上述地区。万钢认为,应推动跨界协同,拓展应用市场,破解电解水制氢产业技术难题。
 
万钢表示,从长远来看,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基础和关键技术,特别是电解水制氢、大规模的输运、长寿命的电堆、关键材料和部件等领域。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密度和系统集成度。此外,应着力破解储运、加注等系统性难题,例如车用氢罐标准、技术和产能落后,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罐车运输面临运输成本和安全忧虑等。
 
万钢在总结中指出,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要以系统视角统筹推进氢能规划落地,“抓基础、补短板”,持续推动基础、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氢能产业链布局,以“区域协同、场景驱动、机制创新”完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探索氢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如期实现碳达峰、持续推进碳中和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上文 >> 丰田欲哭无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氢能源没有竞争力了
阅读下文 >> 万钢:聚焦“双碳”目标,把氢能产业纳入国家碳循环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shichangfenxi/show-11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