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行业分析   |  专家观点   |  海外市场   |  其他分析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市场分析 >专家观点 > 燃料电池热点“十问十答”

燃料电池热点“十问十答”

2023-01-18 来源:高工氢电 浏览数:300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燃料电池行业,既有各种惊喜及进步,也潜伏着凶险的暗流。对于燃料电池企业而言,在国内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不确定性因素诸多的形势下,如何掌握好企业船帆的行驶方向,以避免汹涌暗潮,从而实现稳健长久的发展?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燃料电池行业,既有各种惊喜及进步,也潜伏着凶险的暗流。对于燃料电池企业而言,在国内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不确定性因素诸多的形势下,如何掌握好企业船帆的行驶方向,以避免汹涌暗潮,从而实现稳健长久的发展?
 
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
 
清能股份深耕燃料电池行业近20年,其总经理张弛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高工氢电特别邀请张弛来回答当前燃料电池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以期给行业内企业带来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看法、经验分享及经营建议。
 
 
高工氢电:
一、您从事燃料电池行业多年,最深的感触有哪些?
 
张弛: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培养的行业,不仅燃料电池产品技术需要上下游充分磨合与沉淀,能源端的配套建设也需要多方配合推进。技术门槛高、牵涉层面多、整体协调难度大,所以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没有预想的那么快。
 
不过,近几年来,国家发展氢能的底层逻辑愈发清晰,旨在满足能源转型与环保需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并发挥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作用等。整个氢能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作为应用端的燃料电池产品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也显而易见,未来空间十分广阔。虽然达到理想状态需要花的时间长一点、过程曲折些,但值得业内同仁共同坚持下去。
 
 
高工氢电:
二、国内燃料电池行业经历过多次“死亡之谷”,近几年虽然大势已起,但环境依然较为严峻,您认为燃料电池企业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要素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张弛:清能股份专注燃料电池业务近20年,经历了国内外燃料电池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雨,在逆境与挫折磨砺中反而愈发强大。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作为燃料电池企业,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两点:一是练就持续迭代技术的能力。燃料电池行业呈螺旋式上升态势,各种因素变化非常大,企业唯有保持创新活力,做到国内甚至全球领先,才能稳健长久发展。
 
二是强大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鉴于目前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正在进一步探索当中,企业单纯依靠产品技术打天下远远不够,需要联合政府、资本、合作伙伴各方共同开拓商业化路径;同时注意联动国内外资源,做好技术、人力、市场开发,未来机会更大。
 
 
高工氢电:
三、当前燃料电池企业为了加大研发投入及开拓市场,普遍在寻求融资中。您认为企业该如何更好地展开融资,以及该警惕些什么?
 
张弛:融资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本目的则是为了经营好企业。我们不能太过急功近利,否则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应该放平心态,用长期发展的眼光,从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去理性看待融资和上市。
 
清能股份主体自2020年至今没有展开融资,公司位于海外的子公司海易森顺利实现了上市与融资,对于海外业务拓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近三年来,清能股份主要靠产品性能、质量及价格的综合优势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了800台以上车用电堆及系统,但出于长远考虑采取了偏稳健的策略,没有去做资金风险很高的项目。基于后续更大规模发展需要,公司将于2023年启动融资。
 
 
高工氢电:
四、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清能股份有多年深耕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经验,您最想给出哪些发展上的建议?
 
张弛:首先要注重产品品质。在燃料电池汽车初期推广阶段,很多用户对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这个阶段,一旦燃料电池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会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必须严格把关产品质量,让用户相信燃料电池是可信赖的技术。
 
再者,在政府主导下,我们要协力加快资源整合步伐。现在很多地方“车”多“站”少,燃料电池车排队加氢的情况很严重。燃料电池车与加氢站的数量不够匹配,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推广应用。资源整合需要强大的推动力及时间,目前已经在进行当中,但力度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
 
 
高工氢电:
五、为满足中重型车辆需求,近两年燃料电池功率提升极快。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张弛:大功率产品的设计开发既要注重与车企实际需求结合,也要考量关键零部件配套是否稳定可靠。现在用户对产品品质、寿命、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比原来更高,同时也要求成本更低,比如重卡用户都希望买到的是可靠、可持续使用、可计算回报价值的产品。
 
所以燃料电池在向大功率快速迈进过程中,不能做表面功夫,出了样机但实际出不了货,或者出了货很快被退回,一切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2022年,清能股份推出了额定功率250kW的VLS Ⅲ水冷电堆,已获得数十台海内外订单,并开始陆续出货。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燃料电池电堆的输出功率还会继续提升至350kW,以匹配重型车辆马力的需求。
 
 
高工氢电:
六、2022年以来,氢储能成为了一个热词,您认为该领域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张弛:电力和能源市场是万亿级市场,氢储能发电项目前景广阔,这将是燃料电池除了车用外的另一个主流应用方向。我预计国内氢储能发电市场将会有很大甚至是爆发性的增长,给燃料电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清能股份将以大功率电堆供应商的角色及燃料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来参与这块市场。
 
就燃料电池发电项目而言,国外比国内应用更早一些,清能股份的产品其实已在国外相关项目上已经得到了验证。未来公司会依托已有渠道持续开拓国内外发电市场。
 
 
高工氢电:
七、2022年以来,燃料电池在船舶、无人机、自行车为代表的非车用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您认为这些领域是否值得深耕?
 
张弛:清能股份并不是依靠车用燃料电池业务起家的,而是先在海外的非车用领域做了很多应用项目,包括无人机、分布式电源、火车、燃料电池教具等领域,涉及产品功率从小功率到大功率都有,探索过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国内企业当中最多的。随着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崛起,清能股份看好车用市场前景,核心业务方向有所转移,但非车用领域也在持续探索中。
 
非车用领域的未来应用前景还是不错的,只是短期内做不到像汽车这样对燃料电池行业发展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以无人机为例,全球氢动力无人机应用都处于前期探索试验阶段,有很多的细分应用场景,对产品要求各不相同,需要花非常大的精力去拓展,但体量难以比肩汽车端与能源端。对于清能股份而言,本身就有相关产品与技术的积累,如果碰到合适的机会也不会错过。
 
 
高工氢电:
八、您认为国内燃料电池行业何时才会发生拐点效应,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张弛:要看怎么定义“拐点”。如果将“拐点”定义为燃料电池车辆实际用户需求拉动的市场达到一年万台以上的规模,那么2024年、2025年是比较理想的时间节点。我认为,当燃料电池车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成本降至与纯电车较为接近,加氢站的布点与氢源供给能够满足车用市场需求时,行业才会真正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届时燃料电池车不会局限于示范应用,能够在全国展开更具商业化应用。但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有战略耐心,毕竟技术进步与资源整合都需要时间。
 
高工氢电:
九、随着绿氢呼声的高涨,2022年电解水制氢项目明显增多,部分燃料电池企业将目光瞄向电解槽开发,这种转向是否合适?
 
张弛:凭借易于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结合的特性,PEM电解水制氢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市场空间非常大。PEM电解槽主要部件由内到外依次是质子交换膜、阴阳极催化层、阴阳极气体扩散层、阴阳极端板等,结构与燃料电池电堆类似。燃料电池企业开发PEM电解槽,可以借鉴原有的技术研发经验、批量化生产经验,所以我认为转向是合适的。
 
其实早在10多年前,清能股份配套的备用电源项目,就采用了自主研发的PEM电解水制氢产品。如今规模化应用机会终于来临,我们也会更加重视起来。目前我们正在开发1MW的PEM电解槽,力争在稳定性、效率及成本各方面都做到最好。我们不仅会在国内推广PEM制氢产品,还会运用多年以来建设的海外渠道进行更加广泛地推广。
 
高工氢电:
十、清能股份有很深厚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您认为中国发展燃料电池,可以借鉴国外哪些经验?
 
张弛:从具体应用来看,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推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比国外更有经验的,但像热电联供类应用则是海外更为成熟,这个可以借鉴。
 
在我们接触的案例中,国外很多项目决策时将氢能应用所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账计算的更全面、更详细、更长期,比如很多项目经济上8年、10年的回收期都是可接受的,但国内目前还难以做到。我认为我们也应该更精确计算、更高效地利用氢能源的价值,从“算粗账”转变到“算细账”,推动更多氢能项目的落地。
 

【延伸阅读】

阅读上文 >> “谋局”70MPa加氢站建设及配套
阅读下文 >> 工信部: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shichangfenxi/show-53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