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页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02-09 来源:西游社 浏览数:178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因为,同期中国车市增长率只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因为,同期中国车市增长率只有1.9%。
实际上,另有一些细分车型的增长率比新能源汽车更猛。
2022年国内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3367辆,同比增长112.8%。
得益于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进步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迅速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眼中的下一个战略要地。
氢能源,会成为新能源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吗?
01
发展氢能源,海外的行动速度如何?
氢燃料电池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
各国政府发展氢燃料电池车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环保节能、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保证能源安全等各个方面。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日本、韩国、欧洲、美国都没有太大区别。
但显然,日韩两国在发展氢燃料电池车方面比中国更加积极。
它们此前进行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丰田、本田、现代等大型厂商也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以本田汽车为例,2月1日,本田汽车发布氢能源事业战略规划,宣称公司与通用汽车共同开发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将与2024年“上车”,并在北美和日本上市。
同时,本田CR-V氢燃料电池版也将在2024年推出。
根据本田汽车的规划,本田从2025年开始每年销售2000套燃料电池系统,2030年提升至6万套。
丰田汽车也是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的巨头,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氢燃料电池专利。
2014年发布的第一代丰田MARA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实现商业化的氢燃料电池车。
2022年10月24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奠基仪式在北京举行,继续加码氢燃料电池。
与日本一样,韩国在氢能源汽车方面的表现也相当积极。
现代汽车旗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从2018年上市至今销量已经超过2万台。
根据韩国政府的规划,到2040年韩国将有大约62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上路。
除了日本和韩国之外,欧洲部分车企也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持续推进。
2022年9月,奔驰GenH2液态氢燃料卡车正式亮相。
宝马汽车也推出了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原型X5。
2022年10月份,Stellantis集团宣布其氢燃料电池技术将于2024年起量产化制造。
02
中国会甘于人后吗?
这几年,在科技领域有一个名词广为人知:饱和式科研。
这个词长被用来形容中国的科研战略:什么新技术领域都要进行研究。
中国目前正在强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氢能源汽车方面也没落下。
2016年,中国首次提出氢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图。
2019年氢能源战略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首次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提出“以奖代补”,氢能源汽车国补正式落地。
2022年,中国首个氢能源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明确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要发展方向。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政策层面的支持,是氢能源汽车走上快车道的前提条件。
在这股东风之下,长安、长城、吉利、上汽大通、红旗、东风等国产厂商也都在研发氢能源汽车,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
在氢燃料汽车方面,上汽大通走在了国产品牌的前列。
2020年9月份,上汽大通中大型MPV EUNIQ 7正式上市,这是一款氢燃料电池车,售价为29.98-39.98万元。
除此之外,上汽大通旗下还拥有MIFA氢、V80氢燃料版两款氢燃料电池车在售。
除此之外,2022年7月份上市的长安深蓝SL03也有氢燃料版本在售,售价高达69.99万元,具有比较明显的试水性质。
中国汽车销量全球第一,产业规模极其庞大,即便氢能源汽车现在不是主流,其基数依然相当惊人。
根据一些权威机构的统计,截止2022年年底,日本共有165座投入运行的加氢站,韩国149座,中国也有138座,与日韩两国并没有档次上的差距。
03
即将爆发?情况到底有多乐观?
氢燃料汽车之所以被各国政府以及各大厂商念念不忘,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的确有着很多理论上的优点:只排放水、补能速度快、续航里程高等等。
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多年前把氢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的突破方向,原因就在于此。
事实上,跟电动汽车一样,氢能源汽车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理念。
以氢气混合氧气的构想,早在内燃机发展的早期就有人在样车上实现过。
现在的问题是,一种技术能不能推广,不能仅仅从技术本身去考虑。
首先,是资金和产业规模的问题。
目前,全球氢能源汽车的主要推动者是日韩两国,但以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和汽车产业规模,在中国、美国、欧洲把电动汽车当成新能源汽车主流的情况下,它们没有能力支撑起一种足以与电动汽车相抗衡的技术路线。
除此之外,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就需要大量建设加氢站之类的基础设施。
但目前,电动汽车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试想一下,那些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有能力在充电站之外再建设一套加氢站系统吗?
与此同时,氢燃料汽车自身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制氢成本、氢气转运储存、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等等都还没有解决。
各国政府在氢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低于电动汽车。
没有资金投入,就没有产业规模,没有产业规模,就没法推动技术进步,没有技术进步,就很难吸引资金投入,这其实是个冷循环。
更重要的是,氢能源只是众多新能源的一种,但电却不是。
电力的生成方式可以是传统的煤电,也可以是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等,电动汽车直接接触的其实是电网,什么形式的新能源电力都可以利用,它本质上是开放式的,而氢燃料电池本质上是封闭式的,这几乎注定了它们在体量上的天差地别。
可以这么说,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氢能源汽车不太可能大规模推广,它更适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储备梯队,或还处于纯电汽车10年前的发展阶段。
换句话说,氢能源值得关注,也许会是新能源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值得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但所谓商业应用“爆发”还言之过早。
结束语
以中国对“饱和式科研”的痴迷程度,不会放弃在氢能源方面的技术攻关,但电动车仍将是未来汽车领域的绝对主流,这个方向不会改变。至于日本和韩国车企想要通过氢燃料汽车这种“未来汽车形态”来盖过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这个可以基本很难实现。
氢能源也许会是新能源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shichangfenxi/show-64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