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行业分析   |  专家观点   |  海外市场   |  其他分析
当前位置: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市场分析 >行业分析 > 央视:当燃料电池热潮遭遇缺氢烦恼

央视:当燃料电池热潮遭遇缺氢烦恼

2022-04-18 来源:央视新闻 浏览数:186

央视财经消息,作为汽柴油等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产品,清洁、高效、零排放的氢能源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2000家,新增企业注册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在氢能产业发展高热度的背后,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缺氢的情况。

 央视财经消息,作为汽柴油等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产品,清洁、高效、零排放的氢能源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2000家,新增企业注册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在氢能产业发展高热度的背后,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缺氢的情况。
 
国内部分地区氢源紧张
氢能产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在广东一些地区,由于氢源供应紧张,一些氢能物流车辆无法正常运行,被迫停在停车场里,与此同时,部分氢能公交车的运行也面临压力。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於俊:以广东某地区为例,氢能的下游示范应用已初具规模。2021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总量在1500辆左右,但真正跑起来的不到1/3.每日氢需求量在16-18吨,但每日氢供应只有5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氢供应短缺的情况从2021年就开始了,受到一些地方鼓励和补贴政策带动,氢能物流和公交车辆快速增加,保有量已超过7700辆,但很多并没有匹配合适的氢源。
 
能链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阳:缺氢主要是供需错位造成的,一方面,用氢地区不产氢;另一方面产氢地区,氢能一般以周边地区制备和就近消纳为主。
 
某加氢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巩宁峰:有些地区因为它的经济基础并不在工业副产氢聚集的地方,就会造成工业副产氢很难快速覆盖到这些地区,从而造成这些地区的氢气短缺。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1年氢产量超过3300万吨,其中大量来自工业副产氢,氢源的短缺存在结构性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氢能短缺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产业发展初期一个正常的现象,从整个产业链上还不够完备,都存在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匹配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氢能热中还是要保持冷思考,地方要跟顶层设计的目标相协调。
 
储运环节“卡脖子”
氢能成本居高不下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能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尽管前景广阔,但长期以来的高成本成为氢能普及的一大障碍,那么现在的氢能是否具备了推广价值?又是否面临着其他的困境?
 
 
近期,受到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处于高位,以北京为例,汽柴油价格都超过了8元每升,这给氢能公交的推广也带来了机会。北京石油新能源办公室负责人李超表示,每辆公交车,柴油百公里的价格约为210元到240元,氢按照北京市补贴后的价格,大概210元左右,氢气和柴油相比持平。
 
在北京房山,首批30多辆氢能叉车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工业园区的生产。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首席专家李军良:氢是我们自己产的。另外,特别是没有运输这个环节了,所以整个算下来相对还是合适的。重型卡车、公交车、小的货运车这可能是目前看比较好的应用场景。
 
虽然氢能应用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运输氢的拖车虽然能装300多公斤,但是到站只能卸250公斤,低效率和技术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能链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阳:我国氢能供应链体系相对滞后,主要卡在了储运环节。储运、加氢等中间环节成本较高,每公斤成本要再加30元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每公斤氢大约是4升的92号汽油,运输成本几乎和制氢成本一样,两块叠加后比现在汽油成本要高得多。到2025年每公斤氢的成本能够降到25元左右。绿色制氢要加快发展,工业副产氢要更有效、更好地利用。
 
全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超40个
推广需政策扶持
 
为了进一步加速氢能的应用推广,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也是国内氢能产业领域发展的顶层设计,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会不会成为主流?氢能产业政策又将如何落地呢?
 
据统计,全国已经累计建成220余座加氢站,大量工业副产氢将被利用到物流运输环节,同时利用液氢等新技术来降低成本。
 
 
此外,“十四五”以来,有关地方和企业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建、筹建的风光制氢项目已超过40个,但距离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仍然有较长的路程。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促进交通、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突破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基础设施重点、难点技术问题,推动燃料电池、氢冶金等应用技术开发,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因地制宜用好工业副产氢,严格控制新增化石能源制氢。
阅读上文 >> 王翔:统筹制定氢能产业重大政策播
阅读下文 >> 中国华能集团邓建玲:绿氢产业在中国可能有3万亿产值有待挖掘和开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h2fc.net/shichangfenxi/show-7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市场分析